家庭醫生寫週記:阿士匹靈,防病靈不靈?(鄭志文)

家庭醫生寫週記:阿士匹靈,防病靈不靈?(鄭志文)

很多人正每天服食阿士匹靈。目的不是止痛,而是防止心血管疾病。

幾十年前,阿士匹靈主要用作止痛。頭痛,就食一粒500毫克的阿士匹靈。現時用作預防疾病用的,是低劑量阿士匹靈,俗稱為mini aspirin,是80至100毫克。

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大家先要分辨預防患上心血管疾病(primary prevention),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患者再次病發(secondary prevention)。現時香港大部份阿士匹靈是用於secondary prevention 。心臟動脈阻塞,做完俗稱「通波仔」手術,需要長期服食阿士匹靈。曾患小中風或缺血性中風人士,亦需要長期服食阿士匹靈。

阿士匹靈的抗發炎及抗血小板功能,可減少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之後,更在長期服食群組研究中發現它竟有防癌作用,特別是減低患大腸癌風險。既然阿士匹靈這麼有用,那為甚麼不全民服用,推廣至primary prevention?

主要原因是阿士匹靈有副作用。長期服用,最普遍的問題是引致胃出血。雖然飯後服用和使用在腸道吸收的配方可減少胃出血機會,但每1,000人服用,仍會有3人發生嚴重胃出血情況。另一主要副作用是可能增加腦溢血的機會。每1,000人服用,約有1人會患上。

所以,就要計數,平衡得益與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屬於高風險,所以都要服食阿士匹靈作secondary prevention。但假如本身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極低,例如年輕、正常血壓、正常膽固醇、不吸煙等,就不想因服食阿士匹靈而引致出血。現時有簡單評估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軟件,只要輸入相關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就會計算未來10年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對長期服用阿士匹靈作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大腸癌,就是根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計算,得出以下建議:

1. 適合50-69歲人士。

2. 男女相同。

3. 計算10年心臟病風險為10%以上。

4. 沒有出血風險因素。

5. 準備服用阿士匹靈10年以上。

6. 50歲開始比較好。

7. 60歲開始也可以,但出血風險隨年歲上升。

電郵:[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