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破滅】
【本報訊】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和《華爾街日報》昨公佈新一年度「全球經濟自由指數」,去年以89.1分位列第二的香港,跟澳門在今年排行榜中被除名。《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解釋因兩地的政策「最終都是由北京控制」,因此被剔出排名榜。
基金會創辦人佛納(Edwin Feulner)在《華爾街日報》解釋除名安排,指編輯部認為香港和澳門本來「為居民提供比中國普通公民更大的經濟自由……然而近年來事態發展已明確表明,這些政策最終都是由北京控制」,因此兩個特別行政區並未在今年的排行榜中出現。
佛納形容香港曾是自由燈塔,開放程度「近乎夢幻」,也是西方價值在亞洲的橋頭堡,但他寫道:「過去兩年香港的政治自由和自治權已喪失,令這城市在很多方面跟上海和北京等中國主要商業中心幾乎無異。」
他指香港糅合中西價值觀,且同時與中國及英國有聯繫,是香港得以繁榮的原因,惟近來香港日益向北京一方傾斜,主權移交前依賴的普通法法治、言論自由和民主傳統已被大大削弱。曾參與1997年主權移交儀式的他形容,當年對香港「變成一個中國中型城市」的憂慮已成真。
至於本年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新加坡以89.4分排第一,得分比去年升0.3分;新西蘭以83.9分排第二,澳洲以82.4分排第三,台灣以78.6分排第6,中國則以58.4分排第107位。
香港自「全球經濟自由指數」1995年創立後,連續25年居榜首,去年首次痛失冠軍寶座予新加坡,只排第二。當時美國傳統基金會指出,港府2019年尋求修訂《逃犯條例》威脅司法獨立,持續的政治和社會動盪亦削弱香港聲譽。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出,特首林鄭月娥兩年前曾親自感激美國傳統基金會,將香港連續25年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惟兩年後香港卻首次被剔出評級,陳形容是國際質疑本港能否維持「高度自治」、「一國兩制」的訊息、就應否繼續視香港為有別於中國的經濟體系,響起警號,亦反映出自由經濟體系與人權、司法制度掛鈎。
陳家洛續指出,不論是警方全城大搜捕民主派參與初選者、抑或是打壓本港新聞自由等,均反映出政府「無休無止」地清算本港異見人士,難以說服國際相信香港未來得以「撥亂反正」,反而憂慮香港在北京全面管治下,能否繼續維持自由經濟體系,「抑或是已經變成政治主導、走向社會主義的遊戲玩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研討會時回應稱,不同意基金會指香港經濟政策由中央政府控制,認為基金會在意識形態和政治上有偏見。他指香港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體現於資金、人才及資訊自由流通。
港府昨晚發稿指,有關香港經濟政策「最終由北京控制」的評論絕不正確,對此表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