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第四波】
【本報訊】63歲長期病患男子接種科興疫苗後不足兩日死亡,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指接種者應先自行審視身體狀況。有市民認為港府應仿效澳門,於接種中心派醫生當值,為市民作接種前臨床評估。有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科學委員會成員指接種中心設計原意是為大量市民快速接種疫苗,建議有長期病患長者應到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接種疫苗,相信評估會更充足。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前日指市民有責任接種前自行審視身體狀況,聽眾趙女士昨於電台節目指,不少長者患糖尿、高血壓等長期病,但未必會看私家醫生,難以徵詢意見,認為接種中心如有醫生諮詢會更好。
另一聽眾鄭先生認為政府既將長者列為高風險群組,有責任先為長者評估,他舉例指澳門為接種者先行評估,高危人士不可以接種,質疑專家未能將長者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
本報翻查資料,發現部份國家及地區如澳門、新加坡及英國,均於接種中心安排醫護先評估市民是否合適接種,其中澳門為接種者進行10至15分鐘的臨床健康評估,包括量血壓和病史審查等;即使是內地,接種前也會為接種者預檢,北京疾控中心更為長期病患列出指引,空腹血糖不高於13.9毫摩爾/升才可接種疫苗;高血壓患者若藉藥物維持正常血壓,始可接種。
科興列明禁忌症包括未控制的嚴重慢性病患者,即他們不應接種。有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科學委員會成員指,死亡男子其實不宜接種疫苗。他昨親到中央圖書館接種中心視察,發現接種過程很快,對年輕或熟悉身體狀況的人沒問題,但對於部份長者或不清楚自己身體狀況的人,則未必足夠程序或時間識別是否適合接種。他指接種中心設計原意大量及盡快接種疫苗,建議長期病患長者應到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接種科興疫苗。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指出,接種中心即場為市民檢查身體的做法不可行,強調中心的作用是打針而非門診。他稱接種中心已提供相關簡介,亦有問卷詢問市民有否長期病患、敏感史等,認為是好的篩查方法。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亦認為在接種中心評估身體「未必可行」,因為排隊諮詢醫生或量血壓等,會影響接種流量,而且市民打針難免會心情緊張,影響血壓。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同意即場評估身體的實際作用不大,因為長者普遍患血壓高;至於長期病患者先諮詢家庭醫生或公立門診才打針,何認為同樣不可行,「搵家庭醫生變相強制接種科興,否則要畀錢諮詢;醫管局門診輪候時間長,好難要求病人等待多月才接種」。他建議設立疫苗諮詢中心,聘請醫生或藥劑師為市民評估身體及解答接種問題。
參與接種計劃的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朱偉星指,已自製紙本疫苗同意書加入「篩查表」,以更準確了解病人有否長期病患、糖尿病或過敏情況等,確保為合適接種者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