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1世紀被形容為「最和平的時代」,但傳統國際衝突與新型跨國問題一直未有遠去,使國際合作之重要性不減反增。話雖如此,由於現時國際社會正面臨種種結構性轉變,尤其是資訊科技發達導致的社會失信,令在背後推動國際合作的外交官僚舉步為艱。前英國外交官Tom Fletcher的著作《The Naked Diplomat》就是一記當頭棒喝,提醒外交這一門老專業需要與時並進,以順應這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牛津大學畢業後不久,Fletcher就加入了英國外交部,展開近20年外交生涯。1997至2007年間,他分別派駐肯亞、法國,及出任兩任外交部長的私人秘書。及後他回到倫敦為數任英國首相擔任外交政策顧問。2011至2015年,他以駐黎巴嫩大使的身份再次派駐海外。現時,Fletcher已回到母校執掌Hertford College院長一職。《The Naked Diplomat》一書正是他的外交生涯回顧。
此書最初於2016年出版,因成書背景是西方社會的反傳統精英情緒持續醞釀,並正逐步走向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總統等「黑天鵝事件」之際,而作者曾身處十多年的外交界,就站在這些問題的最前線。Fletcher指出,公眾對包括外交專業在內的專家不再信任,為外交界帶來認受性下降危機。同時,面對持續演變的跨國問題,雖然過往的外交方式未至於完全失敗,但既有做法因為過時而顯得逐漸不管用卻是事實,亦對外交官員士氣造成打擊;如要改革卻又欠缺藍圖。但說到底,作者認為外交專業正面臨的最大考驗與改革機遇是來自科技進步。
科技躍進並非新鮮事。Fletcher在回顧外交界過往發展時就提到,歷史上每次科技革新對外交官來說都恍如噩夢,因外交界行事往往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隱密,科技進步卻反其道而行,為大眾帶來更高透明度,因而衝擊着外交運作模式。例如電話及飛機的出現,就提供了各國元首直接對話甚至見面的機會,當時的外交官曾認為這些發展將繞過他們作為國與國之間的主要溝通渠道,威脅到自身存在價值。但事實證明,這些科技未有完全取代外交官——這一點,Fletcher認為即使在今天亦未改變,且外交專業的重要性甚至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者指出,現今的科技為政府提供了一個窗口,讓其更直接了解民眾訴求。的確,以社交媒體上的標籤及「熱門」功能為例,在外的領事館人員就能頗準確且及時地了解所在地的熱門議題及民間情緒,比起以往需要依靠本地人員以獲取情報來得簡單。另外,數據分析等技術亦可早一步預測可能發生衝突的地區,及早作出準備。
不過Fletcher坦言,在互聯網時代,外交已不再單純由政府主宰,NGO、跨國企業,以至個人都能進行不同形式的外交。有見及此,他認為外交人員應將科技融入專業以追上時代步伐。事實上,書中提到科索沃的例子就正正反映了作者眼中外交官應如何將其專業與科技結合。2008年,科索沃單方面提出脫離塞爾維亞,但國際間只有一半國家承認其獨立地位。為爭取更多認受性,時任外交副部長Petrit Selimi就說服Facebook容許用戶標註所在地位於科索沃而非塞爾維亞,成功以「易入口」的方式在民眾間爭取曝光。因此在2017年,Fletcher就發表了一份報告,向聯合國秘書長提議如何適應和運用科技,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讓聯合國以另一方式傳遞其理念。
我們早明白科技已成為政治的一環,但《The Naked Diplomat》卻重新提醒我們,人與科技兩種元素並非二元對立,而且後者是前者用以促成自身利益的有利工具。
朱啟政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