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初美國對六名涉執行港版國安法的中港官員及人大常委,列入新一輪制裁清單,財政部複檢銀行是否斬纜的60日限期本月中屆滿。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昨日在記者會強調,中國銀行業、保險業都不會執行美國法律及法規,在港的中資及外資金融機構亦必須遵守香港法律,因此不會執行毫無約束力的美國制裁措施。
對講話內容是否向本港中外資銀行釋出訊號,示意不可跟隨美國向制裁人士斬纜,分析普遍認為,郭氏只重申官方口徑,實際操作仍由銀行按形勢自行決定。
身兼人行黨委書記的郭樹清,昨日早上在國新辦記者會中批評,美國對中國內政作諸多干預,如香港及新疆問題,認為這是沒有道理,堅決反對,又強調銀保監會及銀行業都不會遵行美國法律,外資行在內地經營是按中國法律辦事,而外資行在中國市場佔比只有1%,影響有限。但他同時表示,中方願意與美國金融機構及企業合作。
大和資本市場執行董事兼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表示,「當然佢(郭)唔可以講你哋(銀行)照跟美國制裁措施喇」,惟外界毋須過度解讀其講話內容,只是一貫官方口徑表述,「如同中港財金官員、監管機構、金管局都夾好晒同一口徑」,但實際操作上「大家明白銀行要自己決定」。
賴志文指除非中方表明,銀行若切割與美國制裁人士戶口,「一執行就踩界,觸犯內地法例及要承擔後果」,則另作別論。至於美國年初訂定的新制裁名單,60日限期本月中屆滿,他說銀行能否過關免列次輪清單,要看斬纜處理及到時財政部公佈。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亦表示,除非中方只容許本地金融機構二揀一,得失中方抑或美方,銀行才有機會不執行美國制裁措施,以商言商衡量兩個市場利益孰大孰小,一般而言現時銀行盈利來源為中港市場,若要選擇會以中國優先考慮,像滙豐在美國「亦無乜錢賺」。一位不願具名銀行界主管稱,中美角力包括制裁,從來都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高官說法當然唔可以話係錯」,但執行上太理想化,或是因應需要「扮天真」,與現實狀況有距離。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該局早前已就相關議題回應,沒有其他補充。副總裁阮國恒曾表示,局方對美國單邊制裁的立場清晰,強調本港銀行沒有法律責任配合制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