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藝藏珍●乾隆龍袍布料 極罕汝窰青釉 敏求精舍60年藏品賀壽

鑑藝藏珍●乾隆龍袍布料 極罕汝窰青釉 
敏求精舍60年藏品賀壽

去年因疫症而幾度閉館的香港藝術館,上月19日重開,首個重型展覽乃賀本地著名收藏組織敏求精舍(下稱敏求)六十大壽。藝術館與敏求共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逾半世紀合作無間。是次敏求從40多位成員的豐富藏品中,精選300多件東方藝術品,由陶瓷、玉器、銅器、竹刻、書畫、家具至龍袍包羅萬有,晒冷之餘也反映香港收藏品味的轉變。

「當年藝術館成立,第一件收到的捐贈品『白釉高足杯』,就是來自敏求精舍創會主席胡惠春先生,然後徐展堂博士一九九八年做了一個重要的捐贈,成為藝術館重要的收藏;二〇一八年則收到至樂樓的大型捐贈。」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鄭煥棠娓娓道來,藝術館館藏累積與民間捐贈的關係。

存世汝窰不出百件,此汝窰青釉筆洗估計是御製,宮中太監把此品偷運出宮私售,特意把御製詩磨掉,轉輾來到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鄭煥棠娓娓道出雍正「珊瑚紅地洋彩萬壽五福大盤」的精妙之處。

兩年前疑墮倫敦金騙案損失5.8億港元的著名瓷器收藏家葛師科也是敏求精舍的資深會員。資料圖片

半封閉組織 郭炳湘是會員

「敏求」 出自《論語》,孔子語:「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求精舍是香港一群古玩文物收藏家的半封閉組織,最初會員皆為實業家,故被外界稱為「有錢佬會」,後來新一代會員更多醫生、律師、建築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郭炳湘也是會員之一。著名會員包括專門收藏明清家具的主席葉承耀醫生;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以明清官窰瓷器為主的天民樓樓主葛師科;以九如堂之名收集高古陶器的李大鳴;收藏瓷器出名的林業強教授;律師出身、專門收藏宮廷玉帶板的劉瑞隆;還有關善明、練松柏、許晉義及何安達等。展覽籌委會主席、達文堂堂主陳永達在展覽圖錄的序言中直言,是次籌備工作較過往艱巨,「二〇一九年香港社會經歷前所未見的動盪與不安,未幾又受新冠病毒衝擊,影響史無前例。期間包括政府部門日常辦公停頓,大家在極有限的條件下工作,同時受第四波疫情威脅,令展覽充滿不確定。」原訂去年底開展至四月的「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鑑於疫情嚴峻,延至今年開幕,預計至六月撤展。

今次展出四十多位敏求會員的收藏,種類繁多。其中重點藏品包括元代的青花魚藻紋大罐、存世不出百件的北宋汝窰青釉筆洗;沈周、文徵明、王時敏和董其昌等的書畫。龍袍偶會出現展場及拍賣場,但這次展出的還有未製成龍袍前的布料,一幅清乾隆年間的「醬色綢繡十二章紋吉服袍料」。宋元青瓷和白瓷、明清的青花瓷器及多彩瓷器之外,也有剔雕漆器、玉器、竹雕、明式家具和鼻煙壺,以及反映近代外貿歷史變遷的外銷藝術,近代新中國名家和香港早期水墨畫家包括張大千六屏通景《荷花》、吳冠中《華山旭日圖》等代表作品都有。

瓷器展品當中,一件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所藏、已捐贈藝術館的「汝窰青釉筆洗」備受鄭煥棠重點推介。「存世汝窰不出一百件,大部份在博物館。此筆洗顏色特別,宋徽宗更以『雨過天青雲破處』來形容色澤,乾隆皇也收藏過,後來估計宮中太監把此品偷運出宮私售,特意把御製詩磨掉,輾轉來到羅桂祥手上再捐到藝術館。」

在藝術館的燈光效果下,可見薄如紙的「甜白釉刻花龍紋盤」有五條龍。

中國畫壇大師吳冠中八十年代的作品《華山旭日圖》,是雙瓴居藏品。

燈效看白釉五龍 蝙蝠盤賀雍正

一級助理館長(中國文物)麥詠雯特別推介一隻「甜白釉刻花龍紋盤」。「這盤肉眼看見不到精妙,藝術館特意做了漸變的燈光效果,燈光下會顯示五條暗藏的龍紋在薄如紙的白釉碟上,隨着燈光更會慢慢看到紋式的變化。」大清雍正年製的「珊瑚紅地洋彩萬壽五福大盤」,極具喜慶特色。「雍正為人節儉,從不為自己生日鋪張,惟五十大壽才來豪一次。」麥詠雯館長說,當時的工匠為雍正造出這件釉瓷,正反面更添畫共三十餘隻蝙蝠,以同音字「蝠」寓意「福氣」。

文物廳裏闢了個互動教育角,藝術館找來香港當代藝術家卓家慧、賴筠婷等設計及重塑古代文人書齋的場景,運用多媒體裝置和動畫片段,以工筆繪製場景和工藝作坊,現場用 iPad顯示動畫。

藝術館一九六二年在中環大會堂開館,敏求更早在一九六〇年成立。鄭煥棠指,自一九六六年起,藝術館與敏求已相繼合辦過多個重要展覽,包括「中國明代書畫陶瓷展」、敏求金禧紀念的「博古存珍」等。鄭煥棠表示,近年年輕收藏家數目增加,敏求會員的收藏喜好也日趨多元化,反映收藏品味的轉變。

張大千1973年創作的《花開十丈影參差》是陸率齋的藏品。

「黑地綠釉芝仙祝壽尊」是清雍正年代的景德鎮釉瓷,顏色對比強烈,達文堂藏品。

沒有女會員的收藏組織

敏求精舍由胡仁牧、利榮森和陳光甫於1960年成立,一直以入會門檻高、會員少著稱,藏品以真、精、罕為收藏境界。創會時基本會員30多人,包括本地富商巨賈、專家學者等。首屆主席為暫得樓樓主胡仁牧(胡惠春),現任主席為明清家具大藏家葉承耀醫生。

入舍除了要有高規格的藏品,還需全部舍員不記名投票,過去最嚴格時,有一票反對就不得入會,現在獲五分之四以上贊同票則通過。目前會員亦只有約40人,並沒有女會員。

敏求會員收藏範圍甚廣,由陶瓷書畫、金石文玩,無所不包,敏求常舉辦專題講座及組織參觀活動,也有定期聚會,累積多年收藏經驗的會員亦不時著書立說舉辦展覽,將數十年收藏公諸同好。

早期敏求精舍會員,1969年。左起:陶蔭承(受薪文書)、屈志仁、劉漢棟、利榮森、王南屏、胡惠春、毛文奇、招曙東、霍寶材、利國偉及徐伯郊。

為了護寶,可以去到幾盡?

你未必會想像到收藏家為了護寶,可以連命都輕視,還不只一次,虛白齋主人劉作籌就是視收藏如命根的佼佼者。

話說一直節衣縮食大量搜購流散文物的劉氏,1979年他携兩本畫冊乘車往港島區籌備出版藏品圖錄事宜時,不幸於紅磡海底隧道九龍入口處遇上嚴重車禍,意外中劉作籌被拋出車外。生死一線間,他仍死抱着兩套珍愛的畫冊,包括王翬、惲壽平的《花卉山水合冊》;知道作品無損,他才在旁觀者的驚呼聲中被送往醫院搶救。其實,他早於1945年已試過在戰亂火海中救出《長干風塔圖》。

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

即日起至6月

10:00am – 5:00pm (逢星期四休館)

尖沙嘴香港藝術館3樓中國文物廳及外銷藝術廳

免費入場

採訪、攝影: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