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下,內地部份企業去年生產活動處於不正常狀態,面臨還款困難,令不良貸款問題進一步惡化。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昨日指出,今年要處置的不良貸款規模仍會增長,趨勢甚至延續至明年,但他有信心能處理好。去年銀行業已加大力度,全年處置不良貸款逾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7,000億至8,000億元。
他指銀行業過去4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影子銀行也得到有序拆解,規模較歷史高位減少約20萬億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存量風險化解正有序突進。
他表示,現時金融槓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過去4年間,銀行業和保險業總資產年均增速分別8.3%和11.4%,相當2009至2016年間年均增速的一半,而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同業資產佔比大幅下降。
疫情期間,各國採取積極財政政策和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但郭樹清擔憂副作用已開始顯現,例如歐美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特別是美國資產泡沫最嚴重,他擔心泡沫破滅後可能產生影響。儘管目前外國資本流入規模及速度仍屬可控範圍,惟當局正研究更有效方法,一方面鼓勵資本開放流動,但同時不會令金融市場有太大波動。
郭樹清去年底曾點名內地房地產為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他昨日亦指內地房地產的金融泡沫化傾向比較強。他又提到,很多人買樓不是為居住而是為投資投機,表明這很危險。另外,今年整體市場利率回升,估計貸款利率亦隨大市趨升,但總體利率仍處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