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結界。有氣味。
出家僧眾都稱「師父」,不管男女長幼,剃度已久或剛剛落髮,只要現清淨僧相,都可尊稱「師父」,即如師如父之意。少年再喜:
「師父,你來了,我也放心了。這給你。」
和尚化緣,沿門托缽乞飲食乞生活用品,但有制定「不持金銀戒」,手不拈金銀珠寶財物,以維持簡樸、少欲、知足的出家生活,解脫煩惱。
他見少年要給他物件,便合十拒絕:「施主布施飲食已可,因貧僧迷路,一天一夜未有飲食。」
和尚環視這大宅,似是富貴人家,但家道中落,只剩偌大宅院,大而無當,欠人煙欠生氣。
和尚隨意問少年:「施主多大歲數?」
少年一邊把已備之齋粥素菜取出,還有水果,一邊答:「我17。」
又道:「去時17。」
即是說,他未成年,亦已不是人。
少年出示手中之物,是個鑰匙,一把鑰匙一把鎖,一個問題一個答案。
他的座椅也不算「寶座」,只是大戶人家的家具桌椅,都是名貴木材和墊子,人坐得舒適。而且他在「等人」,已坐了很久沒離開,就是個人的「寶座」了。世人貪戀權位——凡塵的寶座,是多少掌權者的終身帝夢?半秒也不肯離座,永續至千秋萬世,怎會放手讓賢?
少年受結界保護,劃一地區,防魔障侵入,具一定法力效力。定是某些力量所為。
「師父,你一來,結界可解。」少年道:「所覆之網不外虛空,但我不想走,結不結界也無所謂,是陰間使者疼惜,才加以保護,免再受侵害。」
「你是枉死的。」
「對呀。」少年不似有怨氣,十分寬容:「被家人害死的。」——這還不冤?
此時又傳來一陣腥臭之氣……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