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藝.今競技

古武藝.今競技

在華人社會,武術鮮有受到嚴肅對待研究,往往只當作裝飾點綴用的「末藝」,暫時只得少數有心人努力扭轉這種成見,保存挖掘真實傳統武藝的遺產,讓人重新認識「武道」在文化歷史上的重要性。上星期中環「大館」就難得有個這樣的展覽開幕,名為《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平衡講述東、西方刀劍武術軍事的發展,以及古代武藝在今日的復興,非常珍貴精采。

我在開幕前一天獲邀出席傳媒導賞,得以先睹為快,但始終時間有限,只能匆匆一覽大概,打算之後再自行去仔細觀賞,因為對於我這兵器武術愛好者來說,它的內容實在太對胃口了。其中有個角落的展品格外吸引我留意,是17世紀意大利劍術學校所使用的訓練劍及頭盔(圖),它們展示了歐洲劍術過度成為現代劍擊運動的一個早期階段,也說明「競技」從來都是武術的重要元素。

歐洲的古武術曾經斷絕傳承(原因包括戰場由槍炮主宰,以及被現代運動取代了),但到近年有團體陸續復原和習練,除了根據從前留下的武術典籍去重現技術外,還靠不斷實際對打驗證,確保這些招式真實有用而非流於想象;現時的HEMA(歐洲史實武術)甚至舉辦有系統的競技對打賽事,以不斷提高武藝水準,重新為前人留下的智慧財產灌注新生命。在這次展覽中,就看到不少歐洲劍術的真人演示影片,正是他們一步步把古藝復興的成果。

中國傳統武術近來受到很多抨擊,被指徒具空殼,歸根究底的一個原因,正是抽去了競技試藝的實作精神。能否走如西方古武術這條復原之路?欠的可能只是開放的胸襟。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

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