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因為工作,同時在兩個領域摸索,一是藝術、一是遊戲。平日要花很多時間告訴兩邊的人,其實遊戲和藝術很多共同之處,譬如都是創意主導,譬如都為玩家和觀眾提供精神體驗。
這個月好神奇,藝術和遊戲忽然被一個陌生的詞語聯繫起來——NFT(Non-Fungible Token)。粗略理解為非同質性代幣。代幣特指區塊鏈,同質性代幣指的是大家較為熟悉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中的代幣,譬如比特幣、以太幣,或者遊戲產品內的遊戲幣、經驗值。這些代幣本身每一枚都不具備特殊性,你的一比特幣和我的一比特幣是一樣的代幣,同時它還可以再被切割成很多份。而非同質性代幣則是唯一的、不可被切割或替代的代幣。
目前最多拿來被舉例的NFT是區塊鏈遊戲《加密貓》。2017年,加拿大公司Dapper Labs推出的這款遊戲中,玩家可以購買或者領養貓咪,然後飼養、繁殖。遊戲發布後,公司不斷推出新品種的貓咪。另外,小貓因為攜帶的「基因」因父母而已,最後遊戲中出現了幾十億隻各不相同的加密貓。
不少玩家用《加密貓》來倒賣NFT,即小貓咪,遊戲最終變成金融產品。碰到熊市,本來就所剩無幾的玩家就流失得更多,又被人忘卻。到了2021年春天,區塊鏈又被炒熱,馬斯克殺入加密貨幣,聲稱加密貨幣很快就會取代紙幣,一時間又有不少新玩家入局。除了在交易所超賣加密貨幣之外,NFT和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成為新寵。
如果你去谷歌鍵入NFT,DEFI,很有可能引擎會自動聯想到另外兩個詞:遊戲、藝術。藝術家Beeple在佳士得拍賣NFT拼貼畫《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價格接近180萬美元。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逢星期日、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