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息飆升,港府又突然宣佈上調股票印花稅,對投資市場潑冷水,科技股更出現「大震倉」。北水在新春假期後買貨力度減弱,上周三更破紀錄淨沽200億元。最新發現北水已密密換馬,減持科網股,反而流入舊經濟股,輪到「爛銅爛鐵」發威。
今次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數據,分析過去一周,即港股通重啟日(2月18日)至上周四為止,北水在四大板塊的持股變化,涵蓋科網股、醫藥股、資源股及銀行股。
全球經濟處於復蘇階段,科技股湧現沽盤壓力,北水抱團股獲利明顯。電商及科網板塊上,契媽概念股心動(2400),北水減持高達1.07個百分點,由假前持股17.07%,跌至16%。愛股美團(3690)亦減持0.09個百分點,最新佔比7.57%。
SaaS板塊遭減磅最多,新寵微盟(2013)的北水持股佔比,已跌0.77個百分點,最新持25.02%。龍頭金山軟件(3888)、金蝶(268)及明源雲(909),持股佔比統統下降。不過,亦有股票「執翻身彩」。貓眼娛樂(1896)的北水持股佔比升0.79個百分點,最新持5.37%;股王騰訊(700)亦升0.09個百分點。
值得留意,北水並非一味看淡新經濟股,近期亦有增持醫藥股,例如亞盛醫藥(6855)持股佔比就由10.33%,增加多達1.04個百分點,至11.37%;北水淨沽200億元當日,仍獲淨買2.6億元的中生製藥(1177),最新持股佔比亦升至5.26%。
有分析指,內地醫藥公司的估值屢創新高,但沒有顯著泡沫化。諸如亞盛醫藥,已取10項FDA孤兒藥資格認證,正加快藥品商業化;至於中生製藥,其持股的科興(Sinovac)利潤貢獻和疫苗資產亦尚未反映。
資金從科技股流出,炒起估值低的舊經濟股,又以資源股率先跑出,牛年開市油價即創逾一年新高。「三桶油」獲捧場,比起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大媽最愛中海油(883),在2月18日至25日,已淨買逾20.4億元。銀行股同樣受惠,大媽持工行(1398)增加0.28個百分點;恢復派息的滙控(005),大媽佔股亦有增加。
正榮金融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指,北水一直吸納大量新經濟股,相關股價已累升很多,故才出現獲利回吐,加上最近通脹預期升溫、息口向上等消息,皆有利傳統股追落後,北水亦趁勢平衡投資組合。
他又指,醫藥股屬長線部署,視乎產品研發進度及上市時間等影響,投資時難以忽視,持股增加屬正常。「今年形勢,投資者都唔好太側重某一類股份,新舊經濟股倉位都要平均,以減低組合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