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餐具成本高 食店難走塑

環保餐具成本高 食店難走塑

【本報訊】政府月初公佈的減廢藍圖,計劃於2025年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有轉用紙製外賣餐具的餐廳負責人大嘆,環保餐具成本比即棄塑膠餐具高至少兩倍,希望政府向環保餐具廠商提供資助,減低營運成本。有環團促請政府效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盡快列出政策具體目標及時間表。

中環台式餐廳「吃什麼」去年7月開始,為大部份外賣食品轉用可降解的紙造餐盒,餐廳負責人Grace稱,較多配菜的便當仍要用即棄塑膠餐盒,暫時未物色到合適的環保餐盒,「紙盒分隔不夠細、密合度亦不夠,運送過程中很容易翻倒,湯、菜汁會滲漏」。

來自台灣、來港19年的Grace大嘆港人環保意識不高,「現在買東西都經常看到發泡膠,在台灣我很小時候已經完全不用發泡膠,lunchbox全都是紙的」。她曾與環保餐具製造商洽談,嘗試製作適合裝便當的環保餐盒,無奈廠商特地開模製作的成本太高,惟有放棄。Grace促請政府從源頭入手,補貼環保餐具製造商,「你補助我們只是短時間的,補助他們(廠商)是長遠看,他們可以大量製作的話,整個香港都可以受惠」。

每星期耗過億件即棄餐具

上環大喜茶檔2017年已轉用不銹鋼飲管,當時一度掀起熱話。Ricky一直希望轉用外賣環保餐具,惟成本比塑膠餐具高足足四倍,一般茶餐廳難以負擔,「而家外賣只係加一蚊,冇得加太多,邊有人買」。

綠領行動去年曾推算,港人疫潮期間每星期消耗逾一億件外賣即棄塑膠。組織總幹事何漢威認為藍圖現時訂下的目標十分空泛,未有具體列出首階段禁制哪種餐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於去年及今年起,分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反觀港府計劃至少四年後才實施第一階段管制。

根據環保署數據,本港2019年全年平均塑膠及發泡膠餐具棄置量約為73,000公噸,即每日約200公噸,佔整體廢塑膠棄置量的8.6%,比前一年增加1.4%,疫潮爆發後的棄置量難免會再增加。政府前年4月曾就管制或禁用即棄膠餐具展開研究,環保署稱,研究現已大致完成,今年稍後將諮詢業界及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