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在卡舒吉案對沙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公開點名批評,制裁卻放過他,反映縱然拜登矢言重視人權,執行上卻受現實政治制約。
拜登已給穆罕默德臉色看,表明他在沙地的對口是國王薩勒曼,而不是穆罕默德,在報告發表前夕亦只跟薩勒曼通電話。但問題是,85歲高齡的薩勒曼健康不好,換王儲緣木求魚,穆罕默德已掌國防和保安等大權,又只得35歲,美國早晚都要跟他打交道,而且隨時長達數十年。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亨德森表示,「現實是他是沙地實質掌權人」,在關鍵事務繞過他並不可能。
美國官員指歷屆政府都會為國家利益,跟普京和習近平等獨裁領袖打交道。美國直接制裁的外國領袖為數不多,都屬敵對國家,如伊朗的哈梅內伊、北韓的金正恩、敍利亞的巴沙爾和委內瑞拉的馬杜羅。穆罕默德跟這些人的分別,是他理應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戰略盟友,從結束也門戰爭、挽回伊朗核協議、反恐,以至落實美國從中東抽身和集中對付中俄的大戰略,都需要沙地協助。
美國左傾智庫世紀基金會去年有報告,指有觀點認為穆罕默德或已知道自己鎮壓異已的作為過了火,已向區內敵對勢力伸出橄欖枝,「就算如何罪孽深重,穆罕默德可能領導國家數十年,留下轉型印記,將他打成美國敵人的代價太大」。
英國《衞報》/法新社/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