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檢討差餉制度,包括會研究引入累進制差餉。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本港差餉制度長時間無作檢討,現時值得探討是否按負擔能力,例如越貴的物業,所徵收差餉比率更高、自住者可豁免或享較低百分比的差餉徵收率等,但強調不認同累進制差餉等同資產增值稅。有學者相信,累進制差餉多少會影響樓市和租賃市場,「(物業)自住冇問題,出租額外畀多啲稅」,但實際情況要待政府公佈細節方可評估。
陳茂波昨日出席港台節目時解釋,財政預算案提出考慮引入累進差餉制度,計劃越貴重物業徵收更高比率的差餉,但徵收差餉比率、累進制差餉設多少層屬言之尚早。現時差餉計算方式長時間未有檢討,當局在推出差餉措施時,難分物業是否屬自住或出租,亦值得探討不同業主的負擔能力,例如越貴的物業,所徵收差餉比率更高,自住者可豁免或享較低百分比的差餉徵收率等。
他指出,過往無論住宅或非住宅,業主可能將差餉轉嫁租戶,但當局寬免差餉時,又未必惠及租戶,期望累進差餉制度可以更精準釐清差餉責任,或令租務市場有調整,但相信不會有大影響。措施要考慮當局的行政成本、市場接受程度及看法,他不認同累進制差餉等於資產增值稅,因為資產增值稅是就物業售出與買入的差價徵稅,累進差餉是就持續擁有資產的稅項。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出,原則上政府採累進制差餉是好事,較有經濟能力和有較多物業的業主需繳付更高比重的差餉,「(物業)自住冇問題,係出租嗰啲額外畀多啲稅。」但因現時未知政府如何劃分貴重物業、徵收差餉比率等,故未能評論實際情況,「好似何為自住,兩個單位各住半年,又得唔得呢?」同時,不少人在港投資物業,料徵收差餉比率多少會影響投資回報,「可能會影響樓價,租務市場會唔會影響都係睇供求。」
建測規園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亦支持政府研究引入累進差餉制度,以及為自住物業提供恒常寬減,認為「能者多付,可以收窄貧富之間距離」。他說:「某程度呢幾年差餉減免,有錢(人)同基層都係減一樣,唔係好公道。」至於徵收差餉比率會否轉嫁租戶,則要視乎市場能否承受得到,「你話羊毛出自羊身上,如果相對少都有機會分擔嘅,但都要睇返成個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