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內地稱芯片)作為中國未來最核心的發展戰略,各地掀起「造芯熱潮」。不過曾是「湖北省級重點建設」的千億芯片項目武漢弘芯,去年被揭是騙取官方補貼的騙局,陷入爛尾。項目停滯一年多後,公司近日以「無復工復產計劃」為由,遣散所有員工,千億芯片大計就此破滅。
成立於2017年的武漢弘芯,預計投資1,280億元人民幣(約1,532億港元),是武漢當地發展半導體業的重大項目。不過去年項目資金鏈崩裂,最終由武漢市政府在同年11月接管。事隔四個月,近日武漢弘芯內部員工透露,公司在通訊發佈通知表示「無復工復產計劃」,要求全體員工今日下班前提出離職申請。該通訊群組有240人,意味公司目前至少仍有240名員工。至於員工能否得到補償仍不清楚。有員工說,離職方案沒有給出任何配套補償,武漢弘芯高層也未作出任何解釋,很多員工亦無法接受。「沒想到死得那麼快,之前內部有傳小米、華為等公司或要接盤。」
公司亦沒透露遣散員工後的規劃,不過目前已無法登入武漢弘芯的官方網站。事實上,武漢弘芯在去年11月被武漢東西湖區政府接管後,政府持股比例由10%升至100%,總經理、董事長等管理人員基本由政府派駐。據一名高管透露,公司原定年中完成基礎建設、招商引資後退出,不過最新消息卻再令項目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資料顯示,在面臨西方圍堵、中美惡鬥的背景下,武漢弘芯被視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明星項目,是湖北省2018年、2019年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加入,更令武漢弘芯風光一時。項目宣稱主攻14nm晶片工藝,啟動一年後拿下7nm,震驚全行,因全世界僅有台積電、三星具備7nm晶片量產能力。不過公司隨後被揭發,這個千億級項目的創辦團隊,無半點半導體業經驗,學歷最低者只得小學文憑,純靠拉關係、包裝等手段騙取政府補助。生產線更是歷時三年,尚未打通,部份項目合同傳出「簽不了、付不了款」。
武漢弘芯爛尾並非獨例,近年中國斥巨資發展半導體產業,被稱為「全國造芯」運動。去年截至10月,中國新增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超過5.8萬家,不過不少企業只是將經營範圍修改成集成電路相關,以享受地方減稅政策或「騙經費」,亦有不少芯片項目爛尾。發改委發言人去年10月曾批評,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行業,個別地方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複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項目建設停滯,造成資源浪費。
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