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場上教練們各司其職,然而最令人又愛又恨的相信是體能教練。傑志11/12球季首次成為3冠王時,李韋煜正擔任該隊體能教練,默默為球員提升狀態和保養防傷,不過他打趣指球員最不想見到他,不時喊道:「不想見到你,快點走。」可是球員為提升水平亦只好邊叫苦,邊完成體能操練。
記者/攝影:蘇兆麟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sir雖非運動員出身,但對運動一直有濃厚興趣,就讀體藝中學時已確立成為教練的意向,之後先後於港大及澳洲修讀運動科學相關學位,2008年開始於中大進修博士學位,深造運動醫學,同年中大運動醫學團隊與傑志合作,擔任隊醫、物理治療師及體能教練一職支援球隊,而李sir就是其中一員。
香港與外國訓練最大分別,是未有着重數據和科學化訓練,並非有一套「外國人訓練方式」,李sir指以往訓練標準只是憑感覺:「怎樣為之好體能?跑20個圈叫好體能;怎樣為之能衝撞?舉得多重啞鈴就是能衝撞。」高水平足球訓練是因應不同位置設定不同的體能訓練需要。
只要以合適數據再設計訓練,就能改善好身體質素:「球員要跑長距離,但不是像田徑般一直跑,而是分段爆發,所以足球員會有個『yoyo test』,球員最怕就是這個,會要求他們衝20米,休息一會再跑,看看速度有否下跌之類,這數據對足球員才有用。」除能清楚本地運動員質素外,他更指可用測試數據與外國對比,知道與外國的距離方可讓教練有清晰目標。另外,李sir也曾服務手球、游泳或韻律泳等其他項目的健兒,不同項目要求各異,舉例指足球與籃球要求的對抗性就相當不同:「籃球相對會用到更多上肢,手臂肌肉可能要練多點,而足球則講究盤球時不會被撞開,練腹、腰部核心肌群就有幫助。」
在傑志任職時,其中令他最感恩的是同年上任的主帥甘巴爾,這位曾兩奪最佳教練的西班牙教頭相當信任李sir與中大團隊,他憶述當年人手有限,不但要安排訓練課程,也需要管理球員飲食,雖然忙碌但合作上卻相當有默契:「甘巴爾知道自己專長不是訓練體能,故會很依循我這方面的建議,他自己就專注足球上,如開操拿到數據,知道誰狀態欠佳就交給我,亦要求我加插用球的體能訓練,如一些高強度的小組訓練,1對1或2對2不等,訓練靈活、對抗性及耐力。」這種信任令體能教練發揮所長,除能提升球員能力,保持狀態和防範傷患的能力亦令傑志於10/11及11/12賽季「冧莊」聯賽冠軍。
防傷是球隊能保持戰績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20/21賽季李sir最擔心的一環,眾所周知疫情肆虐超過一年,自上賽季開始已是停賽、復賽又停賽的噩夢輪迴,球員狀態不足之餘,未有充足體能訓練便進行高強度比賽,更可能增加受傷風險。雖然港超聯球隊早前未有完全停操,但質量必不及正式訓練,本季自去年12月開始停賽至本月初復操,兩星期後便重開賽事,李sir直言:「準備根本完全不足,起碼要四星期。」但亦無奈嘆道:「難道不踢?」,更引述德甲的資料指疫情復賽後受傷機會增加約三倍,擔心本地球員亦有同樣情況,如果自己仍是球會教練的話無疑是個挑戰。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