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 明日黃花 - 沈西城

武俠小說 明日黃花 - 沈西城

一九七五年,我往渣甸山訪金庸,聊了好一會,錄之成文,刊在《大任週刊》,今而不復存。零碎記憶,僅記得金庸曾論文章之道,第一句便是要「通順」,讓讀者能看得懂、讀得明,易言之就是要有吸引力。坐言起行,對《明報》副刊,作出了五字真言,即「短、趣、近、物、圖」。短者,文字應短,簡潔,不宜引經據典,不尚咬文嚼字。因此《明報》副刊文章,清爽流利,了無贅言,便於閱讀。莎翁名句有云——「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中、外文豪意氣相通,文林佳話。金庸喜莎劇,每出門必攜之以解旅途寂寞。

近五十年,提武俠小說,捨金庸者其誰?有舉梁羽生、古龍,想得深一些,看得明一點,終究有別。近日在面書倡尊崇金庸,不意引起反論,有人竟說「只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一頭霧水,何出此言,金庸小說不經一看?莫非是水平太低,無法領略?不待見金庸小說,本屬尋常,可刻意貶之,難服大眾,此等同王朔評金庸文字拙劣、幼稚,見不得人,如出一轍。世有公論,閣下具慧眼,華人世界裏,萬千讀者盡是瞎子乎?盲目的批評,正是中國傳統:文人相輕所致。

由金庸說到高行健,《靈山》看了大半章,無法再看,惟有放棄。英國誼妹,矢言要讀完,不到三天,頭痛發熱,卧倒床上。倪匡名言「看得下去的是好小說,看不下去的,非是。」至理名言,妹妹呀,何苦薄待自己!談金庸,最引起話題的,莫如誰是繼承人?想起一樁往事,二十年前我主編《武俠世界》,邀不世之才陳潞大哥撰一短篇,一看,傻了眼,筆法之雄奇,構思之精巧,直逼金庸。惜乎年邁,無以為繼。相對啜茗,仰天慨嘆:「阿弟,如果我早年能認識你,將會是另一番世界了!」大哥已逝,金庸亦然,武俠小說,明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