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三顧韓國岳

野人周記●三顧韓國岳

家父是老么,兄弟姊妹雖各自成家,但家族之間仍聯繫緊密,常會互訪,小時候從姑母口中聽得最多的成語,是「三顧草廬」,說的是家父,倒不是因為常吃閉門羹,更非求賢若渴,所指跟劉備三訪諸葛家的典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只因平日工作勞碌,休息不足,家父假日總是睡到日上三竿,姑母引用典故,明顯是第三次拜訪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仍耐心等他睡醒,直到太陽下山。

也許遺傳,自己也頗「能睡」,通宵達旦無難度,無事時卻可睡到翌日黃昏。自從愛上戶外活動,這習慣早已改變,因不能浪費自然日光,尤其是在外地登山。劉玄德為求賢三訪孔明,自己性格隨緣,除非陪伴親友,外遊時為了堅持到達某地點而特意再度重訪的例子並不多,記憶中只有日本劍岳、槍岳和屋久島宮之浦岳,三訪韓國岳,目前為止僅此一例。

4萬年火山遺蹟 俯瞰碧藍湖水

海拔1,700米的韓國岳是日本九州霧島連峯的最高峯,以霧島火山群為中心,23座火山,部份仍然活躍,10個火口湖散落其間。多年前一次霧島高原行,其中一個目的地是韓國岳和周邊蝦野高原(えびの高原)上四個火口湖。梅雨季節,9時多到達登山口,濃霧掩至,天色如傍晚,間中強風,還下起雨來,雖有高山杜鵑漫山盛開,五里霧中無景可觀,決定放棄登山,轉去觀瀑。

翌年春天再訪,天朗氣清,從大浪池登山口出發,杜鵑花雖未開,嫩紅幼綠,加上金縷梅殘餘的黃,仍為山林帶來色彩。45分鐘後抵達大浪池畔,所謂「池畔」,其實仍有百多米落差才到水邊,皆因大浪池是個火口湖,4萬年前古火山遺蹟,直徑約1公里,也是日本最高(海拔1,411米)的火口湖。登山道分左右沿火山臼邊緣走,為遷就拍攝光線,選擇了較長的東緣,走半圈也需超過半小時,沿途俯瞰崖下湖水,漫山嫩色,中央一片耀目碧藍。

山路在大浪池另一邊稍作下降,又繼續向韓國岳山頂進發,登山道屬於「九州自然步道」其中一段,陡峭路段有木做梯級,但部份已鬆脫動搖,一不小心便容易摔倒。一小時急陡爬升,終於抵達火山臼邊緣,韓國岳最高點。從滿佈火山碎屑的山頂眺望,雄大壯觀的火山地貌,除了身後的大浪池,便是右方仍在冒煙的新燃岳、遠方的中岳和滿載神話傳說的高千穗峯,天氣極佳時,據說可望見西南面的櫻島,甚至遠至西北方的朝鮮半島,也就是山名的來由。

登山道在此分岔,右支原通往海拔1,421米的新燃岳,近年因為頻頻和高千穗峯的御鉢交互噴發,山路已經封閉,最近一次噴火是2018年4月,目前仍處於「火山一級警戒」。韓國岳也是座活火山,火山臼直徑900米,比大浪池小一點,卻深達300米,但不完整,西北面是一個破口。登山道沿破口南脊下降,沿途可以俯瞰蝦野高原上如鏡子般散落的火口湖,火山臼內,又是另一番景致,山壁滿是春天的嫩綠,底部是一片如同泥沼的平地。

海拔1,700米韓國岳頂上,眺望高千穗峯及新燃岳噴火口。

硫磺山噴發危機 隨緣見池中月

再往下走,不用1小時便抵達不動池畔的硫磺山(硫黃山)登山口,硫磺山在1768年噴發中形成,地面不斷有蒸氣噴出,充滿硫磺味。此區在2016年地震頻繁,地表溫度升高,有小規模噴發危機,當年曾有朋友在現場聽到刺耳警報聲響,要立刻下山,當局隨後緊急封鎖附近包括韓國岳的半徑一公里範圍。

回到香港後,記憶卡中來不及下載的照片,隨遺留的士後座的相機煙消雲散。雖然有點失落,並無意刻意再訪,數年後朋友組織的一次「九州拉麵見學」之旅,機緣巧合下,又到了韓國岳山腳下,深秋,又是另一番景色,山腳楓紅片片,山上枯黃淒冷。午後從硫磺山登山口出發,負責駕車的朋友登頂後便回頭走,取車到大浪池登山口接我們。沒有趕巴士之憂,加上我已知悉山路走向,餘下三人繼續前走,到近天黑才下山。大浪池畔,一輪明月升空,月光灑落滿佈漣漪的湖面,化作粼粼銀光,如夢如幻。

「凡三往,乃見」,是《三國志》對三顧草廬僅有的簡略記述,沒有《三國演義》「等到天黑」的誇張。劉備「草廬三顧始得亮(諸葛)」,是誠意,也是執着;三訪韓國岳,終見池中(月)亮,只是隨緣。

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