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危機今時往日 - 區家麟

信心危機今時往日 - 區家麟

當一個社會陷入信心危機,政府可以做甚麼?

想起了三十載前的舊事。

當年六四鎮壓後,中國受國際制裁,香港面臨回歸大限,移民潮加劇,大家都明白「明天會更好」只是空談。

邪惡的殖民地政府,旋即推出多項影響深遠的大計。居英權計劃提供貨真價實英國公民身分予五萬香港家庭,後路在手,香港人反而安心留下,今天不少離地愛國先鋒都是受惠者;港英政府也制訂人權法,落實一紙空文的國際公約,切實保障言論、集會、結社等自由,核心價值受法律保護,其他法例不得與人權法牴觸;及後彭定康推行政制改革,大改功能組別選舉方式,還票於民,變相直選。人心背向,選票就見真章,氣得共產黨瞪眼暴怒。特區政府學得最足的,就是構思基建大計,仿效港英政府當年新機場玫瑰園,來個規模更宏大的東大嶼都會,倒錢落海淘空庫房效忠祖國。

三十年後,特區政府引爆政治對立,自製信心危機,逆境中,一群傀儡又做過什麼?簡單總結,就是製造管治奇觀,集倒行逆施之大成。英國政府提供BNO保障,權貴們不反思為何眾多香港人撲去英倫做二等公民,卻磨拳擦掌要改國籍法,逼人匆忙逃難,叫你早走早着,誓要放大危機;同時硬推國安法,以國安之名,扼殺言論、集會、結社等自由,輾碎核心價值,更凌駕其他法例,甚至威猛過《基本法》;選舉呢?遭民意唾棄時,就改變遊戲規則,抬出「愛國者治港」,宣誓暗箭十面埋伏,大改參選門檻,全方位思想審查;DQ權力無限大,直接剷除民選代表,要保證選舉永遠我贏,才繼續有票你投。

天才一樣的財爺,又有何救市大計?財政預算案逆境時反其道而行,逆世界潮流,加股票印花稅,誓要驅走資金,打沉國際金融中心,消滅香港苟延殘喘的最後一根稻草。預算案新一年八十億國安維穩費,新時代開支,誰來用、如何用,一切隱密,監控打壓黑箱用錢無監管。警隊等維穩紀律部隊則全線大增資源,開心搜購槍炮子彈新玩具。維穩這口飯,逆市大增長,將成為香港新產業,他們要製造更大的信心危機、製造更多忿怨不滿,才可以支持這新興產業無限擴張加錢。

有何復興大計?當然不需要。國策是深度交融,若強國愈強,則香港經濟不愁,沒有什麼需要計算;若經濟爆煲,香港亦不能好死,只可以陪葬。

中英兩國還有大不同,那些年英帝還希望光榮撤退,留下歷史美名。英國人,還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