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管局早前被揭發,有檢測者到普通科門診遞交樣本瓶,但等候逾一周仍未收到檢測結果通知,確診個案隨時已在社區播毒。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交代,由於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社區及普通科門診的檢測服務需求突然大增,其中一間外判化驗所未能根據合約要求,在48小時內完成化驗並提供結果,但拒絕公開化驗所名稱。
何婉霞表示,過往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提供的檢測服務是為自覺有風險但無病徵的人士使用,1月至2月初每日平均約派發數千個樣本收集包,「最多都唔會多過一萬個」。不過,由於政府在農曆新年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不同行業人士要接受檢測,以致服務需求大增。
普通科門診一日最高峯曾派發30,000個樣本收集包,再加上港鐵站、郵局等都有派發樣本包,收集樣本一日最高峯數量達45,000個。何婉霞承認,有個案在普通科門診遞交樣本後,逾一星期仍未獲通知檢測結果。
其中一間與醫管局合作的外判化驗所未能根據合約要求,在48小時之內完成化驗並提供結果,已敦促化驗所盡快處理滯後樣本。她指出,早前一名55歲女士(10904號)的檢測結果未能在24小時內獲通知,但因該名病人持續出現病徵,最終經急症室到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她呼籲公眾如有病徵請盡快求醫。
當記者多次追問外判商是哪一間公司,以及醫管局會否就此追究時,何婉霞屢以商業資料為由拒絕透露涉事外判商的身份,僅指局方正招聘私營化驗所協助應對急增的檢測需求,相信下周起會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