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闊投資稅務協議網刻不容緩(吳錦華)

擴闊投資稅務協議網刻不容緩(吳錦華)

受全球疫情的長期影響,新常態時代的財政預算案終於發表了。主軸以「支持企業、支援就業及紓解民困」為大方向,配合逆周期措施的1,200億為社會提供援助,穩住經濟。當中,政府的理財原則有否不同?

在眾多的措施中,有幾點應該是市民大眾的焦點。

首先是減糖,在財爺一早提及的「睇餸食飯」,以及大家都經歷過整年的疫情下,政府上年的幾輪防疫抗疫計劃已令巨大赤字在預期之中。近日疫苗亦已在全球不同的地方開始供應,預料疫情應該開始受控,所以如果仍然期望政府依樣大灑金錢來紓解民困,似乎容易捉錯用神。回想一下,究竟是甚麼時候,政府開始有寬減利得稅、薪俸稅,電費入屋等措施?大概是由2012/13課稅年度的時間。當時政府是開始以不同的額外印花稅去遏止樓市炒賣,筆者個人認為,由於政府突然多了一筆額外稅收,故此用不同的寬減或補貼,以回饋已經付出的納稅人(即已交稅的人士)。巧合地,每年的措施所涉及的金額,跟這由辣招收到的額外稅收都差不多,所以可以視之為政府將這種額外收入及時地回饋於市民。換句話說,慣常的稅收仍然用於恒常的支出中。而當上年度開始有少許放寬辣招及因疫情而令經濟下行,預計的額外稅收就會減少,減糖自當是情理之中。

此外,一個頗新穎的提案是8萬元5年期的百分百擔保個人低息貸款。回想稅務學會在討論預算案中,都有提出相似的建議作出討論,最後有感政府未必會接受太過創新的意見而未有納入建議書內。當然,低息貸款有人贊成亦有人反對,皆因早前亦有人提出失業救濟金以解燃眉之急,但其實細看背後理財原則,兩者大有分別。

失業救濟金屬於補助形式,政府發出去給受惠群組便毋須收回。讀過大學的朋友申請Grant & Loan 時都知,補助金(Grant)是直接給申請人,但貸款(Loan)卻要在一定時間內還款,兩者不盡相同,這就涉及財政紀律的問題。政府需要有自身的紀律去相配合其可承受的財政承擔,貼地的說法就是「使錢要睇住有幾多錢先好使」,納稅人亦然。政府以貸款形式惠及相關群組,以解決短期資金問題,對政府財政壓力並沒有太大影響,承擔財政責任仍然在有關的人士身上,他仍然需要去找尋工作,或想辦法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

政府需推中長期措施

當然,如市民在要求政府作出長期承擔的同時,亦同意多繳稅款,在公共財政的角度分析而言,令收入及支出相對稱,問題便容易處理。事實上,學會亦認為政府需要盡快推出適當的中期及長期措施,以推動經濟增長,增加政府收入及控制開支增長速度,以避免出現持續的赤字。

在國際趨勢BEPS 2.0下的要求,如數碼稅及最低稅率等已經擺上日程表,香港亦由昔日的小漁港發展到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由製造業、貿易業、服務業轉移到高科技產業了,擴闊香港的國際經貿、投資和稅務協議網絡已刻不容緩。當大家仍然在糾結於電子消費券會否令小商店不能受惠等問題時,我們是否應該宏觀地看看時代的步伐,以適應新常態下的模式,令自己不致於落後他人呢?

吳錦華

香港稅務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