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政策的框架,立足於一個「慢」字,邊走邊看,慢慢收網,這個戰略建基於新政府對世界局勢的判斷。
拜登比特朗普更面對現實,就是中共今日的國力,已不是簡單三兩下拳腳就能擊倒,也不是單打獨鬥就能奏效,要把西方各大國都拉下水,一起對付中共,要等中共內耗到一定程度,國力空虛,那時才有言勝的可能。
冷戰不是好選項,「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高招,要用最低成本達到最高效益,無過於在高科技和外交上的圍堵。外交上孤立,表現在與西方民主國家的聯盟,加強在各大國際組織中的主導權;高科技的堅壁清野,則是削弱中共國力的最有效手段。
在與習近平通電話時,拜登認同習近平的「國情說」。兩個人有私交,互相體諒一番,彼此都有面子。但所謂「國情」只是倒行逆施的托詞,如果國情可以凌駕普世價值,那普世價值也就不是「普世」的了。拜登始終還要講人權,講新疆、香港和台灣,不如此,他就不是美國總統,而只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
日前,拜登簽署了行政命令,要與台灣、日本、澳洲、韓國等盟友合作,全面檢討和打造「去中國化供應鏈」,在半導體晶片、電動汽車充電板﹑稀土和醫療用品等方面,避免對中共的依賴。
拜登更決定採取「小院高牆」的針對性策略,保證美國與盟國在高科技領域始終佔據領先地位。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拜登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負責網絡和新科技的副國家安全顧問,美國國防部建立涉華戰略評估專門工作組,這些都是長遠的戰略部署,是掌握美中關係主動權的基石。
中共最怕的是,在高科技領域被圍堵,在外交領域被孤立。高科技圍堵將使中共的科技長期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軍事、科技、民生,影響中國的國力,國力弱則受欺負,中共的日子會更難過。外交上被孤立,將使中共面臨惡劣的外部形勢,強敵環伺,門徒伶仃,國際話語權旁落,中國模式陷入絕境,對外沒有號召力,對內經濟民生疲憊,中共獨裁統治的正當性就有危機。
此所以拜登把高科技視為終極武器。今日大國競爭,不是軍備競爭,不是財經競爭,是高科技競爭。高科技勝,則財經勝,武備勝,國力勝,高科技落下風,唯有任人魚肉。拜登強調聯合盟國制訂高科技規則,掌握網絡空間話事權,這些都是對症下藥之舉。
近日楊潔篪、王毅、崔天凱先後向美方喊話,要求重開對話,管控分歧,恢復科技交流。中共的對美政策,立足於一個「急」字,立足於回到特朗普之前的「和諧」,但中共急,拜登不急,這是當前美中關係的基本狀態。拜習對話至今,沒有較低層次的外交接觸,中共喊話,美方基本沒有回應,而雙方在台海的軍事對峙卻有增無減。再加上緬甸軍事政變,兩國各懷鬼胎,暗中角力,更缺少恢復對話的氛圍。
雖然人權問題掛在嘴邊,但拜登會為此去到幾盡?在新疆和香港問題上,打打口炮無須成本,有制裁也是點到即止,始終新疆和香港對美國利益影響有限。最危險的還是台海,台灣在地緣政治上位居要衝,高科技關乎美中國力消長,因此中共對台灣施壓,美國一定強硬回應,中共膽敢動武,美國一定以武力抗衡。
國家的對外戰略,取決於價值觀,取決於國力,也取決於領導人的性格。特朗普強橫率性,拜登老練滑頭,性格不同,政策有別。對拜登四年的對華政策仍應觀察,見效會很慢,至於香港,拜登不會為我們做太多事,要改變香港人的命運,還要靠我們自己的堅持。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