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成年未見嘅校友P來電,話想一聚,於是請佢從香港島去到沙田馬會吃個簡單午飯,問佢做乜約得咁匆忙。校友P講:「話聲畀師兄知,我要移民了,若不是航機班次難求,我舊年已經走咗,現在英國消息話有咗疫苗之後,感染率降低,情況有望好轉,我決定今年暑假未完之前就去倫敦。」哎吔!又一位對香港有深厚感情之人要離港,都唔知講乜好!移民理由不用多問,大家心照。咁,下一代呢?校友P話:「阿仔幾年前在倫敦畢業,搵到好工,早已樂不思蜀!我初畢業時,入咗滙豐炒房,曾派駐倫敦,我好熟環境嘅啫。」
如此當然好辦事,校友P曾是金融炒房高手,在倫敦、蘇黎世、東京工作過,最後還是喜歡香港,回來離開銀行界,早已搵夠退休。最近十年專心在家讀書、寫書、由經濟金融角度來鑽研歷史,算係一位識積薪厝火火未及燃之士,橫睇掂睇,世情局面苦徒然,不如遠走他鄉覓桃源。
談未來,有悵然之感,大家都幾十歲咯,仲有乜未來,不如懷舊。校友P話近日重讀1978年錢穆先生回新亞主講「錢穆文化講座」之演講稿(已出版成書)甚有感慨,佢當年讀二年級,話新亞既有碩學鴻儒,又有聰明絕頂嘅講師,人文風氣甚盛,令佢懷念當時讀書之美好時光,有乜人物呢?校友P話:「院長係金耀基,哲學系有劉述先、李天命,藝術系有劉國松,翻譯系有孫述宇、金聖華,經濟系有王于漸,新亞雲起軒午飯時間還有聯合中文系余光中、電子系陳之藩加入,我哋學生見到都覺得陣容非常鼎盛,有幸上過一兩位嘅堂,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好夠運遇上呢班名家。」
學鐵達時手錶廣告: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一生有美好回憶也就不虛度了。新亞素來人文風氣存於空氣中,近日天氣好,校友會會長Y回校賞櫻花,驚見「天人合一」範圍內人頭湧湧,打完卡就狂影河津櫻花。問會長Y疫情稍緩,有何活動?佢話:「你問得遲,冇你份,2月27日星期六下午二時在K11 UA戲院舉辦狂舞派3電影會,睇完戲由導演黃修平(藝術系)與編劇陳心遙(人類學學系)與各校友分享分析狂舞派及文化保育元素,主持人係張寶華(新聞系)校友。消息一出,網上訂位立即滿額,師兄你,都冇法招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