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有救! - 馮睎乾

香港電影有救! - 馮睎乾

最近有一場關於香港電影的跨世代辯論,一方是八九十年代在影視圈享盡天時地利人和,時來風送滕王閣的「才子」蕭若元,另一方是今天憑幽默創意和時代觸覺,小本經營網上channel《試當真》而走紅的「俊男」游學修。

蕭生斬釘截鐵說「香港電影工業無前途」、「復甦到八十年代的機會是零」。看字面,不單摧毀年輕人的希望,就是資深電影人的信心也受打擊。幾年前,有些在影圈數十年的朋友,已跟我聊過香港電影前途。港產片早於廿多年前走下坡,跟「九七大限」有時間上巧合。我相信一個地方的娛樂事業,跟地運息息相關,有時情況更非常「邪」,但今天不講這些,只談電影。

2000年後香港影業不景氣,有些做幕後的朋友就入城大唸創意媒體,趁低潮充實自己。後來合拍片大行其道,儘管香港觀眾不買賬,覺得港產片無港味,像魚蛋無魚味,是失敗中的失敗,但對於很多業內人士則是久旱逢甘露。願意拍主旋律電影的更風山水起,比八九十年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受制於大陸審查的意識形態,合拍片自然不是從前要幾瘋狂有幾瘋狂的港產片。從這個角度看,香港電影的確已死,只是並非今天才死。詭異的是,這dead body非但沒RIP,反而到處蹦蹦跳跳,彷彿被人施了法術,變成山西趕屍,或蕭生《天龍訣》中的「粉羅剎」。當然,這條活跳屍也肩負起白手套的任務,對國家貢獻其實比什麼香港黃金時代更大。

可惜好景不常,粉羅剎也有倒下來的時候。近年大陸影視創作的限制越來越多——如劉嘉玲拍的張愛玲改編劇《半生緣》,要易名瓊瑤風格的《情深緣起》才能播出,結局還胡亂改成顧曼楨一把火燒掉房子,張愛玲看了肯定吐血——而香港電影人在「反送中」和肺炎雙重夾擊下,現在就算要做合拍片也不容易。這些都是行內人盡皆知的事,用不着蕭生分析。

然而這代表「香港電影工業無前途」嗎?我覺得不是,理由明天再談。現在只想補充一句:「復甦到八十年代的機會是零」出自燈神的口,表示香港電影已得到東方神秘力量的最大祝福,可喜可賀。咁大件事冇人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