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違約 苦主控訴 紫光董事長疑挪款拓地產

債務違約 苦主控訴 
紫光董事長疑挪款拓地產

【本報訊】中國半導體廠紫光集團屢傳債務違約,最近花旗銀行向法院上訴,要求紫光償還2億美元債務,而這可能只是外資追債的開瑞。有紫光債苦主對本報證實,近月大部份國企債務違約消息被官方壓下,「違約」在內地已成禁語,不許評論。有苦主自行組織並調查真相,發現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成立了以紫光為牌頭的私人公司,很有可能已挪用公司資金。

紫光集團目前有逾7筆已違約或觸發交叉違約的債券,價值逾36億美元。債權人之一郭先生(化名)向本報表示,已聯絡及集合過百名苦主,商討如何追討損失。郭先生指現時違約在內地是秘密,少有媒體報道,他遂自行發掘紫光違約真相。

紫光以發展晶片名義大量集資,據內媒統計,總資產2,966億元,總負債2,029億元,2019年營業額是766億元,利潤只有8.2億元。紫光的資產、負債龐大,引起郭先生的注意。他翻查紫光多年來的賬目,首先發現紫光於2018年有多筆可疑的應收賬,懷疑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將紫光的資金挪用,興建地產項目,是紫光財困未能償還債務的原因之一。

紫光2018年年報中,有4筆對「紫光海闊」旗下公司的應收賬。紫光海闊掛着紫光牌頭,實質為與趙偉國有關的私人地產公司,旗下包括「紫光天府科技產業發展」、「紫光大灣區芯雲產業園投資發展」等,從內地查冊網「天眼查」發現,趙偉國經多間公司迂迴持有35%股權。

出現古怪「諮詢服務費」

在中國發展晶片「補短板」國策下,各地方政府皆熱烈歡迎從事晶片業的紫光進駐,以底價將地皮批給紫光,最終被趙偉國建立地產王國。其中,成都的天府新區,有3幅地由「紫光天府科技產業發展」以底價購入。地皮原是用作興建高科技園區,賣地時有條款,要求買家要建不少於3萬平方米的積體電路企業園,引入不少於20間相關公司進駐,而非住宅物業部份不得低於一半。結果建了一個紫光天府芯城地產項目,現已開售,每平方米16,500人民幣,高科技的芯城部份則未見新進展。

相同的手法於東莞、雲南、天津等地發生,據紫光海闊網站介紹,目前已佈局北京、天津、成都、昆明、東莞,並即將進入重慶、南京、杭州、廣州、武漢等10餘個重點核心城市。

該4筆應收賬共114億人民幣,是紫光的「諮詢服務費」。郭先生推測紫光的資金被挪移到紫光海闊旗下公司用作投地,趙偉國無本生利,計劃賣樓後才將本金歸還,故出現高額的古怪「諮詢服務費」。「應收賬」在會計上視為負債,投放到「附屬公司」的卻是資產。郭先生認為是趙偉國將房地產的利潤流入自己袋中,成本卻讓紫光承擔。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