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地旅遊 半億改善10行山徑

拓本地旅遊 半億改善10行山徑

【本報訊】過去一年多,港人一直被困愁城,假日都湧往郊外消氣,郊野公園頓成度假熱點。陳茂波宣佈,會投放逾一億元開展本地文化、古蹟、創意旅遊項目,包括改善十條行山徑;另斥資五億元改善郊野公園設施,包括改善洗手間、燒烤及野餐地點,甚至加設「樹頂歷奇」及將戰時遺蹟改裝成開放式博物館。

預算案預留總數達9.34億提升旅遊資源,當中有1.69億元用作繼續開展本地文化、古蹟和創意旅遊項目。消息指,1.69億元將推展四個項目。當中5,500萬元會與漁護署合作,未來五年在郊野公園十條熱門及具旅遊潛力的行山徑,包括梧桐寨、畔塘寨、鳳凰徑第三段、獅子山歷史徑、城門歷史徑等推行第二期改善計劃,這些行山徑是歷史遺蹟及具香港歷史特色,盼改善後提升旅客體驗。而原本明年完結、旅遊事務署舉辦的「鹽田梓藝術節」先導計劃將會繼續推行。

旅遊事務署下月起推出「城市景昔」掃描二維碼,以擴增實境(AR)技術可看到景點的昔日面貌,計劃先在中環和尖沙嘴推行;最後會繼續推展「ddHK設計香港地」推動本地創意計劃。

■港人疫下難出外旅遊,假日多會到郊外唞唞氣;圖為獅子山。資料圖片

環團促先研景點承載力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歡迎政府增撥資源改善郊野公園設施,但現時一些行山徑已「爆煲」,當局改善前應先研究景點的承載力。舉例指,梧桐寨富有生態價值,是原始、天然的樹林和溪澗,政府要考慮完成改善計劃後,到訪人數會增加多少,「一去到溪澗,就牽涉到水資源污染問題,點處理咁多遊客,又同時唔污染水源?」

預算案亦提出,修葺戰時遺蹟作開放式博物館,豐富訪客體驗,增加郊遊樂趣。但當局暫時未有具體選址,消息形容相關遺蹟不多。

另外,去年第三波疫潮後,政府曾放寬本地旅行團人數限制,每團不多於30人。但第四波爆發後,港府隨即收緊各項防疫措施,包括取消本地遊旅行團人數豁免。陳茂波指,將會在保障公共衞生的大前提下,考慮恢復本地遊旅行團,爭取旅遊業營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