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生果金 僅多「半月糧」

綜援、生果金 僅多「半月糧」

【本報訊】今年預算案全面減甜,綜援、生果金和長者生活津貼等僅多出「半月糧」,亦不再代公屋戶代繳一個月租金。學者批評,今年經濟較去年差,有更多人失業,但政府反削減紓困規模,質疑政府去年豪花數百億元的「保就業」計劃幾乎徒勞無功,引致財赤,卻要港人埋單。

■不少商舖難抵疫潮結業,推高本港最新失業率至7%。

今年除退稅金額減少,一次性紓困措施亦縮水,綜援、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等社會保障金由去年出「雙糧」,即多派一個月款額,今年規模減半,開支約23.8億元。在職家庭津貼及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多出「半月糧」,額外開支1.2億元。政府去年為公屋戶代繳一個月租金,是2016年取消措施後首次,但只屬曇花一現,今年則沒有代繳租金安排。

學者:保就業豪使 市民填氹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工時要求亦會降低,非單親住戶每月基本工時144小時要求減半,為期一年,待財委會通過後,最快6月起實施。政府亦擬發放1,000元電費補貼予合資格住宅用戶,逾270萬個住宅用戶受惠,涉及約28億元的開支。

政府又建議寬減2021至22年度四季的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其後兩季則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料涉295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減少約116億元。

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出,政府在經濟更差和失業更高下,削減紓困措施規模,不符合一般邏輯思維。政府財赤主因是去年豪花數百億元的「保就業」計劃,狂擲公帑補貼僱主,成效非常差,幾乎徒勞無功,卻在增收牌費及股票印花稅,「抗疫使大咗,冇為第四波疫情做最齊全嘅準備,所以要搵人填氹」。他擔心,削減紓困金額後,未能挽救經濟,零售和旅遊業等難見曙光,變相打爛更多打工仔飯碗,失業率隨時再升至7.5%。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林俊彤批評,香港財政實力雄厚,應在困境中運用,「搵咗咁多柴,落雨嘞,又唔去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