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一出,大市應聲下跌,伴隨大市大跌最慘的股份包括美團(3690)、吉利汽車(175)、中海油(883)等一眾無甚太直接關係的股份,客觀上似是淡友借消息把市場風向扭轉。
港股急跌,總令人擔心是否已經轉勢。先看資金流向,可從新、舊經濟,大、小型股份來分析。上周資金由新經濟出逃,騰訊(700)、阿里巴巴(9988)、藥明生物(2269)等早見疲態。部分資金轉入舊經濟中資產比較重的行業和股份,所以見到中電(002)、煤氣(003)、甚至較冷門的鷹君(041)、大酒店(045)等都有被炒起,對大市來說不大利好,有點收火味道,未被炒起的恒安國際(1044)、中銀航空租賃(2588)等可能仍能受惠資金換馬潮。
禾雀亂飛的細股卻仍然當紅,上周提到的霸王(1338)、易大宗(1733)、鐵貨(1029)等都曾升2至3成不等,不過一如上周文中提醒,「炒呢啲」最緊要識走,切莫希望賺盡,否則隨時一場空。即使周三大市下跌1,000點,用回上周所講選股方法,仍有西藏水(1115)、361度(1361)落鑊開車,以趨勢性指標仍能捉到細股,資金面看,看似大市未算大散。
以技術指標來看,一旦新經濟股份的MACD跌至接近0線,相信會有一波反彈,舊經濟股中重資產的行業如內房、內險及剛有資金轉入的高息版塊仍能對大市有一定支持,大市似乎仍處於上落格局之中,不至於股災或大散,所以比起清倉或是造淡,似乎靈活在新舊、大小型股之間走位更重要。
灝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