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家棟有兩個標記,一個是他的一把長髮,一個是藏有衣衫下的紋身。生日之前,他做了個決定:再次紋身,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句他奉為做人信念的聖經經文印記在身,時刻警醒自己毋忘初心。
他向紋身師提及這句經文對他的意義時,紋身師感覺責任沉重,但樂意為他設計圖像。整組紋身由圖案和三個中文字組合而成,分別在左右兩臂紋上「義」和「憫」,胸口則刻上「卑」字,意思是對社會行公義,憐憫待人,自己時刻存謙卑的心。劉說,15歲開始信耶穌,這句經文亦驅使他踏上社工之路,但他認為即使耗盡畢生,也未必令這句說話圓滿。
其實早在大學畢業時,他已將一部藏語黑白電影「塔洛」的藏文名字紋在左手臂內側。「塔洛」是講述黑白分明的故事,他希望藉此提醒自己做人處事要黑白分明,忠於自己。
他不諱言,初做社工時,也擔心街坊不接受,怕他們認為紋身很壞,有損社工專業,於是大熱天時他都穿長袖衫。有次他與街坊行山,實在熱到不行,那時大家已相處一年,他相信街坊已熟識他為人,決定脫去長袖衣,露出紋身,想不到有女街坊還讚他有型。
還有另一個標記,是他那把長髮。未定罪前,他的長髮及腰,四年來他一直悉心打理,不染不電,每次洗頭後更為長髮抹上髮尾油。一頭秀髮令他引以自豪,十分鍾愛,原來他的頭髮是為患癌病童而留,原定要剪下捐出。未料未及自己剪下,就遭遇「突然」判監打亂陣腳,被送進監牢。
在剪髮房內,他要求將長髮剪下放進「包頭」,以備日後捐贈,卻遭懲教人員拒絕:「長毛都要剪啦,唔好望喇!」劉無奈看着長髮被剪掉鋪滿一地,感到心痛。成功申請保釋後,他決定再留長髮,雖然朋友勸他趁判決前修剪一下,但他就是想留住頭髮,為上訴的判決留個盼望,可惜最後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