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玩「家家酒」,而是一種膽識和覺悟。
最近我聽了王維基到港大的創業講座,網上有直播;他作為香港一等一的創業者,內容當然相當精采,我也全程聽足,回味無窮。以身家來說,他當然稱不上最有錢的那一班,但以經歷來說,他絕對有資格lecture創業者。
其中有一段令我感觸,當有人問到,他以50億賣掉香港寬頻是否感到可惜,他回答得非常瀟灑,如果當日他沒有做這個決定,就不會擁有今天市值150億的香港電視(1137)。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小段,當中的血淚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講起香港電視,最深刻的片段是王維基公審梁振英的一幕,他滿心幹勁想顛覆香港電視業,卻不獲發牌。回想這一段,假如政府當日真的發牌給王維基,今天已是another story,是福是禍實在說不清。現在讓結果說話的話,王維基簡直要感謝當時的政府否決他的電視牌吧。
失落電視牌照,王維基要面對重整人手的陣痛,以及整個集團的轉型,記得他說過燒錢經營電商,每日推一架房車的錢落海,電商在當時不被看好。
王維基在那一刻所擁有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他將自己最得意的家業都賣掉了,背水一戰的情況下,他沒有選擇,只能勇往直前。
有人說他非常厲害,能夠將死都做番生,但他的創業,其實並不是一般創業者值得仿效的模式,想問問市場上有幾多人揸住50億創業?這底氣並非常人所有。回想王維基的創業模式,在最初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沒有資本,是用套利的思路去創業。最基本是當時每個長途電話回撥,其實也只是套利交易的商業模式。
但是講到燒錢,如何燒出一盤成功生意卻是絕頂學問。太大的例子姑且不說,就以香港為例,有一間標榜倡議式的媒體,也是同樣每日將幾部豪華房車推落海的燒錢速度,燒了幾年,除了聲名狼藉之外,還未實現收支平衡,更不要說淨利潤了。
如何燒錢燒出一盤生意模式,這絕對不是純粹資本運作的財技而已,而是管理者要選對市場,和擁有絕頂縝密的執行力。
王維基的故事,千萬不能當作金科玉律,時代改變,生意模式也改變,但創業者應該學習的,是他在生意上的判斷力。任何想法天馬行空,無法落地也是徒然,唯有孜孜不倦的執行力,才是勝負的關鍵。
藍友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