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林排球教練精神折磨

葉寶林排球教練精神折磨

葉寶林在2008年考獲排球教練牌照後,至今已有12年多執教經驗,他是迦密聖道中學、聖傑靈女子中學、香港理工大學、旭青女排及香港女子少年代表隊的教練,疫情襲港前,他自言1星期7日跟排球作伴,但過去一年所有賽事因肺炎取消,球隊的練習也因封場和限聚令減少,他坦承不能預視疫情走勢,故此對運動員、教練、甚至體壇所有持份者來說也是精神折磨,「好多時,我哋唔可以預見將來係點,但我哋唔可以諗太多,只可以努力裝備自己。但如果冇一個明確目標都會好迷惘,我哋要一直當有比賽,成日都好『阿Q精神』咁安慰球員、安慰自己,但有時都係好攰。」

體育場所因防疫政策而關閉,有正職的寶林sir收入雖未受太大影響,但他認為現時香港的排球教練只屬自僱人士,很多同行在這段時間手停口停,「全職的意思是就算工作停止仍有收入,香港現時所謂全職教練數量是較以往多,但保障卻仍是不足。」眼見往日在球場上的好友或對手因生計被迫轉行,他也難免心酸。

■聖道(紅衫)在2018年精英賽奪冠,葉教練比喻為激流中逆行。資料圖片

鼓勵球員裝備自己

第三波疫情放緩,第四波疫情尚未殺到之前,寶林sir執教的球隊曾經復操,但他表示球員因疏於練習,就像忘了怎樣打球一樣,加上尚未適應戴口罩打球,自己的訓練課表也要不斷調整,「以前1個練習做20分鐘,但家陣戴口罩練習時間要減一半,而且間歇度仲更多,多咗休息,同以前嘅安排有好大分別。」學界賽期因疫情一改再改,雖然排球等球類運動仍未被叫停(見另文),但寶林sir指疫情下太多變數,很多學生也擔心連續兩年不能打學界,帶着遺憾畢業。他說不少學生也感到失落,「特別係2003年出世嘅小朋友,佢哋上年讀中五,(因社會運動)有半年空窗期,冇得練習同比賽。等到今個學年,以為可以打波,點知疫情咁嚴峻,成年都要停晒。佢哋出世遇『沙士』,到DSE就撞正更嚴峻嘅疫情,冇辦法繼續玩自己最愛嘅運動,對佢哋嚟講唔止係失望,簡直係失落。」不過,他也相信在逆境中應堅持下去,並鼓勵學生:「人生路好漫長,好多嘢唔到我哋控制,但我哋都要積極裝備自己。就算疫情幾嚴峻,我哋都要鍛煉體魄,等到有比賽嗰陣就會有多啲把握。」

■葉寶林教練(右)曾領理大女排連贏兩屆大專盃。

擔心學生入大學機會

學生接近兩年沒比賽,A grade球員畢業離校,年輕球員在沒有太多比賽經驗下擔大旗,寶林sir作為教練擔心校隊的戰力銜接問題,也擔心學生未能承受壓力,「學生有兩年空窗期,其間冇任何比賽,但你就要佢打A grade。新界區一向分高、初級組,實力分野大好多,對學生嘅抗壓同技術上嘅挑戰都好大。」他續指,大多學生靠運動員計劃入大學,而沒有任何國際賽事可打,或多或少也對學生構成影響。不過,寶林sir希望學生不要因目前沒比賽而怠惰,他更笑言在這段時間的練習不會白費:「如果你唔鍾意呢項運動,就會覺得花一個鐘都唔值;如果你好有愛,咁用成世時間都係值得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