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早前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冀長遠擺脫使用堆填區,將不能回收垃圾「轉廢為能」,被指為興建焚化爐鋪路。多名議員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要求政府交代興建第二個焚化爐的詳情,但官員全程避談,僅不斷重複未來需要更多「轉廢為能」設施。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新界西堆填區擴建等事宜。本身是龍鼓灘村代表的經民聯劉業強表示,村民對擴建堆填區有強烈意見,「無論(擴建)面積幾大都好難接受」,他又希望當局會興建多一條道路分流車輛來往屯門西北至藍地。環保署副署長伍江美妮稱土木工程拓展署將重新檢視屯門西的交通網絡配套,路政署未來亦會研究興建11號幹線及屯門繞道工程。
經民聯盧偉國與民建聯葛珮帆則追問增設焚化爐的詳情,指擴建堆填區並非理想做法,石鼓州焚化爐落成後每日只能處理3,000公噸垃圾,不足以應付垃圾問題。環保署副署長伍江美妮回應指,本港短中期要依賴堆填區,故有必要擴建新界西堆填區。
該堆填區預計2026年飽和,期望擴建後可運作多20年,但她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均未有正面回應第二座焚化爐的詳情,只重複「嚟緊係要多啲轉廢為能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