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止境致心情鬱悶,各國自殺率都見增加;自殺宗數連跌11年的日本,去年自殺比率亦回升3.7%,高危族是20至40歲女性,個別月份求死人數更激增70%。
日本曾是全球自殺率最高的發達國家,尋死者多是受壓打工仔或退休男士;去年日本與全球同遭疫境,政府原以為求死男性又會增多,結果去年20,919名自殺者當中,男性少了135人,反而女性大增15%,共近7,000人,而且以年輕女性居多。
日本女性疫境自殺,學者估計與角色轉變有關。早稻田大學教授上田美智子(譯音)說,1990年代起有很多屆適婚年齡的女性選擇不婚,自給自主,但升遷結構問題未解,多在旅遊、零售和食品業打散工,即是疫情下最受打擊的行業,「到意外發生,這批人就首當其衝被裁掉,過去八個月臨時工失業率很高。」 政府抗疫撥款主要補貼商戶和有子女家庭,未能紓緩她們的經濟壓力。
桃山學院大學社會學家平野孝典(譯音)提到醫院和療養院的看護亦以女性為主,站在抗疫前線面對公眾,也會積累壓力。
獨居亦易造成孤立感,專門輔導十多廿歲女性的Bond Project組織創辦人立花淳,疫情期間和同事接到很多絕望的來電,內容大同小異:「我想死」、「我無處可去」、「很痛苦,寂寞得想消失」。就算有人陪伴同住,留家避疫也易生磨擦,尤其常遭家暴或性侵的女性,不能外出避開侵犯者,困獸鬥更淒慘。其中一個個案事主19歲,被兄長暴打四年後離家出走,始終未能治癒心靈,去年多次尋死不遂,最後消沉得連自殺都放棄。
上田美智子促請當局公開自殺的詳細數據,以助學者和輔導員了解女性自殺案增多的原因,對症下藥。
英國廣播公司/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