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加煙草稅離地可笑(顧書維)

籲加煙草稅離地可笑(顧書維)

《財政預算案》出爐在即,不同政黨、智庫、政策倡議組織一如既往,各自出招,希望為社會出謀獻策,當中或者不乏創意之舉,卻有更多是老調重彈,年年如是,香港吸煙及健康委員會正是一例。他們今年繼續蕭規曹隨,了無新意的大呼「增加煙草稅100%,再按年增加」,一廂情願希望為政府創造額外收入、減低吸煙人口,然而這種不假思索的主觀願望,卻與世情相去甚遠,顯得離地可笑。

制訂政策,素來講求理性,社會學老祖宗之一韋伯在分析「理性化」特徵時,就提出「工具理性」及「價值理性」兩個類別。「工具理性」追求成事的最大功效,至於選取何種手段達致這種功效,每每以利益最大化為依歸;反之,「價值理性」涉及了道德、倫理、價值觀等追求,也許使用的手段未必能令利益最大化,惟因對背後「價值」的肯定,仍會採用。

從「工具理性」層面審視委員會的建議,根據吸煙人士對煙草的固有依賴,如果增加煙稅,理論上可以增加庫房收入。不過,根據海關數據,去年經他們截獲的私煙數目接近二億支,數量創20年新高,超越過往三年撿獲私煙數量的總和,涉及稅款高達3.64億。數目之大,聞者咋舌,背後道理,卻一字咁淺:不能負擔貴價煙的市民,只會被迫轉移光顧私煙黨。換言之,增加煙稅無助煙民戒煙,只會加劇私煙問題。不但進一步為執法部門帶來壓力,逼海關「硬食」決策局的政策失誤,欲透過增加煙稅而增加庫房收入的如意算盤,亦不會打得響,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從「價值理性」角度,委員會或許誤以為,高昂煙價有助「嚇怕」吸煙人士,使其因經濟原因而戒掉吸煙習慣,走向健康的康莊大道,故貌似可取。只是,數字不會說謊。政府在2009、2011及2014年曾三次增加煙草稅,而按政府在2019年的統計,三次加稅後,吸煙人數下跌不足1%(2010年為11.2%、2019年為10.5%)。現實是,這些煙民當中,有些被迫鋌而走險,轉而吸食來歷不明、質素參差的私煙,健康反而受到危害。凡此種種,安坐冷氣房指點江山的委員會成員,當然不會知道。

加熱煙合法化徵稅更可取

政府經常要求市民「理性」看待施政、積極提供意見,惟加煙草稅一事,不論從「工具」還是「價值」上,俱不符理性原則。委員會建議如此反其道而行,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還是誘惑有關部門漠視市民需要、與民為敵呢?

面對庫房嚴重赤字,政府與其聽取委員會離地建議,財爺以及一眾AO倒不如貼地思考對策,堵載稅項漏洞。其實香港不少煙民已轉為吸食加熱煙,如果未來立法會集中火力,規管加熱煙徵收稅項,就可以大力打擊現時走私加熱煙的情況,再合法將其收入,歸還庫房,做法簡單直接,相信比甚麼「增加煙草稅100%」來得有效百倍。

顧書維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