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居、劏房、床位……這些住宿對港人來說,可能不屑一顧。但卻有一班香港人寧願捨棄私人空間,租住太空艙床位,當中不乏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等。到底這些床位有甚麼吸引力?記者決定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記者選擇入住香港首間膠囊酒店——眠舍。除了中環,眠舍在上環及銅鑼灣亦有分店,今次入住的中環店主要招待月租客人。時租由119元起,客人預約後,會經電郵收到QR Code作進入酒店用。月租則由約4,500元起,職員會替住客登記面容識別及指紋解鎖,方便客人24小時出入。進入大門,首先要拿着行李箱上樓梯。幸好記者只有一個中型行李箱,尚算容易處理。若要拿大型行李,可能就相當費力。
中環店共三層,一樓和二樓都是睡眠艙。記者的床位在一樓,床位大小對單人來說綽綽有餘,但高度卻未必適合身材高䠷的住客。以記者為例,約170厘米高,挺直背時,頭便會頂住天花板,較高的住客可能要彎身坐。都市人住酒店最重視的,是有沒有足夠的充電位置。畢竟大家隨便數數,身上至少有兩三件要充電的裝置。單計床位的話,有一個電掣位和兩個USB充電位。單人使用的話問題不大,但若從事需要大量電子器材的工作,如攝影等,就要預留多一點時間輪流充電。
睡眠艙沒有分男女艙,但有小量床位設有密碼鎖,這些床位的隔音較好,至於一般床位隔音又如何呢?記者實試下發現,艙內可以清楚聽到其他住客在走廊間的對話,建議大家若要講電話,就到共享空間,以免影響其他人。至於另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相信是儲物空間。住客入住時會獲分配位於一、二樓的三個不同大小的儲物櫃,其中最大的儲物櫃內有數個衣架,可掛起恤衫等易皺衣物,可摺叠的衣物就可放在中型儲物櫃;至於最小的儲物櫃就可以存放化妝品、口罩或搓手液等。
若還是擔心儲存空間不足,大家可參考在眠舍住了約一年半、來自菲律賓的Nhesthy Ong的做法。他到埗時有兩個行李箱和其他行李袋,「大型行李箱可以放在一樓的儲物櫃上。」轉季時便會將不穿着的衣服放在行李內。
Nhesthy曾在美國的紐約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就讀,現時在一間美國的市場調查公司工作,負責亞洲地區。他指當時公司讓他選擇到香港或新加坡工作,「那時候聽說新加坡的生活很悶。」所以沒有經過太多掙扎,便選擇到香港工作。之後開始着手處理住宿問題。他稱選擇住在眠舍,是因為覺得這裏適合他的個性,「我喜歡跟不同類型的人交流,學習不同文化,自覺可以嘗試共居生活。」他更指住在這裏非常開心,例如從未聽過其他專業人士可以在家中享用桑拿等設施,但自己卻每天可以用一至兩次。
他平時會在二樓的私人小房間中工作,若喜歡有其他人在旁一起工作的話,也可以到三樓的共享工作間,「只要有空位就可以隨便坐。」Nhesthy說。但每逢晚上,共享工作間就會變成聚會的地方。「很多人也不明白我為何要住在這裏,其實這裏的住客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跟他們交流,就像不用旅行也可以感受到當地文化。」約兩年前,其中一位創辦人Alex Kot因為患上睡眠窒息症,特別關注都市人睡眠健康的情況,於是在商業中心地帶創立了這間膠囊酒店,希望提供多一個休息空間予都市人。
這裏的住客來自不同國家,有日本、澳洲等。記者就跟隨其中一位不願透露身份、來自澳洲的米芝蓮大廚,與Nhesthy一起買餸煮飯仔。我們到嘉咸街買了牛肉、薯仔、牛油、芝士等材料後,便回到酒店開始炮製晚餐。
主菜燉牛肉製作需時,所以在早上已經開始準備。我就幫手準備薯餅。看着大廚功架十足,以為不太困難,豈料當拿起平底鑊時才發現一點都不簡單。平底鑊是公用的,全都是生鐵製。對擅長下廚的人來說,當然問題不大,但對記者這些新手來說,就比較吃力。別看它尺寸較家中常用的細,但重量卻是意外地沉重。用這個平底鑊炮製薯餅,要不停將鑊前後擺動拋鑊,最後又要將鑊翻轉倒出薯餅,完成後手都軟埋。不過,廚房有焗爐、電磁爐等煮食工具,對不諳廚藝的人來說都算方便。
在晚上的聚會中,我們一邊品嚐美食,一邊交流在香港生活的點滴,同時分享在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在日本,膠囊酒店就只是睡覺,你不會有地方讓大家聚在一起。」來自福岡的Kohei說,住在這裏非常舒服,大家如家人般相處融洽。這裏的住客各有故事,但他們在此留宿的原因都是相同的──住客間的關係。正如Nhesthy所言,提起這間膠囊酒店,想到的就是溫暖。
用餐過後,記者繼續實試各種設備。睡床上有儀器監察住客的睡眠質素,讓大家可掌握身體狀況。另外,睡床配有水聲、風聲等10種有助入眠的自然聲音,記者就選擇以流水聲陪伴入眠,並於翌日查閱自己的睡眠報告。半夜醒來,記者感覺水聲有點煩擾,不太適合自己而關掉。但睡眠報告卻令記者感到驚訝,「你昨晚睡得很好,有100分。」聽到後記者也不禁失笑,大抵沒想到在陌生的地方睡覺,卻能睡到100分。Alex解釋:「這份報告會根據睡眠長度、深層睡眠的時間和身體動作等評分。」由於該晚睡覺時間達9至10小時,所以會較易得到高分。
Alex指他們不只為旅客提供住宿,更是讓他們關注自己的健康的地方。這份報告就是其中一種令大家更認識自己身體狀況的方法。
儘管設有高級酒店的設施,如桑拿浴室等,但Alex卻認為這裏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和而不同的環境,互相尊重。
作為創辦人,他希望跟租客沒有隔閡,有時候甚至會問住客覺得服務有何不足,一同討論的業務。住客們也很享受跟Alex一起,經常邀請他參與活動,「令我感動的是,前幾天是我的生日,他們特意拍片跟我慶祝。」如果你只需花數千元,就可換來如此緊密的人際關係,你還會覺得住在太空艙的人是很難理解嗎?
記者:麥景朗
攝影:伍永健、鄭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