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鄭政府以抗疫為名突襲式封區強檢,事後卻懶理當區的衞生情況。深水埗及油尖旺區多幢舊樓曾被突閘,惟有區議員發現,區內環境於圍封後仍然惡劣,部份「三無大廈」即使檢查到喉管有問題卻並無任何跟進行動,批評封區行動形同「做騷」,要求政府改善當區垃圾收集流程、增加清潔人手。
港府本月先後兩次圍封深水埗進行強檢,深水埗區區議員鄒穎恒新年前後落區巡視發現,深水埗早前被圍封作強制檢測的區域衞生情況仍然堪憂,其中在北河街街市一帶除垃圾山、「發泡膠山」隨處可見外,部份舊樓的污水渠出現破損、污水滲漏,繼續無人處理,反映播毒溫床仍然存在。
鄒批評政府當日密密封區,事後卻「闊佬懶理」,未有跟進工作,令封區行動形同「做騷」。她續稱,該區食肆、濕街市排檔林立,但當局一直沒有妥善的收集垃圾流程或系統予商戶跟隨,不少商戶為求方便,便把垃圾放在大型垃圾旁;市民又會因區內垃圾桶不足而把家居廢物放在「垃圾山」、「發泡膠山」旁,令垃圾囤積問題持續多時,要求政府改善當區的收集垃圾系統。
鄒亦引述食環署數據指,深水埗區共有約660名街道清潔工人,其中日更人手約為400個,人流最繁忙的南昌中、西和北區則獲分配約80名清潔工,即每區只有約26人。鄒認為有關人手數目顯然不足。
至於同樣曾封區的油尖旺區,當區區議員胡穗珊表示未見衞生情況有因封區而改善,又指當區「三無大廈」林立,即使局方發現喉管有結構問題,亦難以單靠業主處理,「一樣攬住個計時炸彈」。
食環署發言人回覆指,一向關注查詢有關地點的街道潔淨情況,並定期安排清掃及清洗公眾地方街道,農曆新年前後亦留意到查詢所指地點棄置垃圾量較平日多,已即時加派人手及資源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