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巨大財赤,財爺陳茂波早前放風,即將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未必「派糖」,甚至「減糖」。而政府收入來源之一的地價收益,2020/21財政年度跌穿千億水平,暫錄664.6億元,按年激減41%。
本報統計,2020/21財政年度,撇除加油站,計及所有工業、商業及住宅用地後,賣地收入至今為517億元,即使計及加油站,數值亦不會多於550億元。地政總署網站顯示,3月份暫未安排任何官地截標,相關數值料為年度最終賣地收益。相比2019/20年度,雖然當時因反修例運動影響經濟,然而單論賣地收益,2019/20年度比2018/19年度的845.8億元多逾200億元,2020/21年度更較之大減540億元,跌幅逾五成。
補地價收益方面,2020/21年度則比2019/20年度造好,按年增加近50億元,至127.2億元。補地價收益加上賣地收益則會為地價收入主要組成部份,但2020/21年度暫時只有約640億元,都比上一個財政年度的1,136億元大跌逾四成。然而年初推出今年《財政預算案》時,當時預計地價收入為1,180億元,佔全年總收入5,725億元的20.6%,僅次於1,309億元的利得稅收入。
按照上述數值推測,今個財政年度就算補地價收益大增,恐怕地價收入亦不足800億元,尚未及年初預算收入的七成。
因應地價屬政府非經營收入,波幅較大,陳茂波上月發表網誌透露,有建議開徵稅項增加稅收,有指物業增值稅成考慮之列。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則認為以目前政府管治威信而言,根本沒有魄力推行稅改,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亦毋須抱有期望,並不存在派糖的可能。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反而認為物業增值稅並不可行,指所有稅項都會阻礙成交,而物業增值稅,由於需要交付一定百分比稅項,即其實任何時候都增加買賣成本,因此反而會降低業主出售意欲;以目前本港經濟及社會氣氛,政府其實只能考慮「派糖」,而沒有條件考慮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