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金魚缸】
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經常在Twitter賬號談及加密貨幣,最近宣佈透過Tesla動用15億美元買入比特幣(Bitcoin),並計劃容許顧客用比特幣買車。消息震動市場,刺激比特幣價格飆升,現更突破5萬美元。
疫情經濟下量化寬鬆成為新常態,法定貨幣貶值,上市公司很有動機把手頭上剩餘現金作出抗通脹的安排。Tesla的高調行動,啟動了上市公司買入加密貨幣的潮流,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大型上市公司會效法Tesla,意味比特幣將會成為上市公司的儲備,身價隨時翻幾番。一些擁有電子支付概念而且現金充裕的上市公司例如蘋果,被分析員憧憬即將買入比特幣。加密貨幣風起,有一系列上市公司受惠,以下幾個美股板塊可以留意。
加密貨幣進入主流,支付系統最直接受惠,例如是Visa、Master、Paypal和Square等也是看高一線,這些公司本身具備加密貨幣行業的相關技術,往往只需要在支付系統上稍為修改程式碼便可以立刻投入。另一個將會優先受惠的類別就是交易所,首選當然是虛幣交易所,包括即將上市的Coinbase,作為虛擬市場和傳統市場的橋樑,將會受惠於巨量資金流入。傳統的交易所集團例如是CME Group也間接受惠,因為可以推出與加密貨幣掛鈎資產,例如比特幣或以太幣期貨,新產品將帶來巨額新增交易量。一般傳統銀行或金融機構,也不一定是在等待被淘汰,只要管理層擁抱未來積極配合加密貨幣發展,金融創新其實大大增加了資金流動的速度,無論傳統金融或加密貨幣的參與者也可以分一杯羹。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加密貨幣賬戶推出自己專屬的扣賬卡,使用時的方便程度不亞於目前的信用卡。過去投資於加密貨幣,就算睇中賺大錢,往往煩惱不知如何出金,如今有了加密貨幣扣賬卡,消費者在加密貨幣市場累積的財富便會轉化為龐大的消費力。因此,就算是公司本身並非從事金融業務,但管理層願意積極投入加密貨幣生態圈,公司也間接受惠。例如Tesla本身並非從事金融業務,但管理層願意以加密貨幣做生意或作為儲備,一方面受惠於加密貨幣消費的新增動力,同時資產負債表可跑贏通脹並產生投資收入。有一點要留意,金融資產一般以全面收益入賬,理論上賬面波動對核心損益影響有限,但加密貨幣屬於新興資產,會計師如何入賬有待觀察,如果規定要用市價入賬(mark to market),足以影響公司業績,某一時期如果幣價大跌或會拖累當期盈利。
講到比特幣概念股,分析員多數推介掘礦晶片製造商例如是Nvidia和AMD。如果有跟貼加密貨幣最新的技術發展,就知道這種想法已經過時。比特幣是屬於第一代區塊鏈技術,目前雖然仍然在使用算力證明作為驗證技術,然而一些新型的加密貨幣已經發展出更公平而且更環保的驗證技術,不再需要使用算力證明。第二代區塊鏈技術例如以太坊(Ethereum),在升級擴容之後也放棄使用算力證明。第三代區塊鏈技術的區塊鏈方案例如是Cardano或Polkadot等,從一開始已經放棄算力證明而改用持量證明。由此可見,未來區塊鏈的驗證將不再需要大量算力,高效能的晶片技術可以專注於其他領域,例如是電競行業或人工智能,避免資源錯配,遊戲顯示卡用家也樂見不需要再「捱貴卡」。
本月初遊戲驛站(GME)大戶被挾空倉事件,美國券商Robbinhood限制散戶買入相關的正股和衍生工具數量,然而由於公眾溝通不足和涉嫌利益衝突,引起民眾對於中心化金融系統不信任,刺激資金投向加密貨幣。正如筆者上期文章預測,今年的投資主題是金融系統拆大台,當時尚未發生GME事件,如今只是錦上添花。自從Elon Musk加持,比特幣的資產市值總排名,已經進入主流資產頭十名,市值甚至超越了Tesla,正向着白銀甚至黃金的市值地位進發,任何上市公司如果早着先機參與比特幣業務,股價肯定翻幾番。就算認為投資加密貨幣風險太高,加密貨幣相關的板塊股票也萬勿錯過。
量子雪球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