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專訪】
【本報訊】港版國安法令各國為港人開啟移民大門,每道門也是血汗換來。有份在背後為港人奔走、1988年移居加拿大港人Aileen Calverley接受本報訪問透露,香港問題最初登不上國際舞台,直至中大、理大兩場戰役,始令多國目光投向香港予以支援,她寄語港人離鄉後積極融入當地社會,在異地投票甚至做議員,盡力為香港族群說話。
英國接受港人可以BNO取得居留權,與Aileen Calverley及其餘四位英國及德國人2017年創立、關注港人權的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推動不無關係。Calverley憶述最初爭取工作:「好多﹙英﹚議員太年輕,唔知咩叫做BNO。」他們將爭取起點指向資深上議院議員,並獲香港監察贊助人Lord Paddy Ashdown、Lord David Alton及末代港督彭定康支持,引述Ashdown曾指香港若不宜居住,「我哋就會畀BNO過嚟」。
但最初外國對港關注度仍不高,她說香港監察2018年曾到聯合國邀不同國家關注香港:「有北歐國家,我哋請佢講發言時可否提香港,但佢話:『每個國家得45秒講嘢,你想我講香港?但我哋要講維吾爾族、西藏喎。』嗰一刻,我哋都低頭冇嘢講。」
前年發生中大及理大圍城,Calverley指對外國關注香港起決定性作用:「理大件事係人道災難、亦都係好關鍵,係令全球係睇住香港,抗爭者嘅犧牲亦推動其他政府幫助。」她在理大圍城後返加呼籲議員幫忙,結果多達60位議員說想幫助香港。
英國外交部擔心讓BNO移英違《聯合聲明》,爭取BNO平權的民主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慧卿稱,英外交部以前檢察總長高仕文2008年一份報告指,不可讓BNO入籍英國,否則違反《聲明》,直至高仕文向內政部澄清言論被錯誤引述始掃除障礙,更引述有保守黨成員指「(首相)約翰遜話要讓BNO持有人移英」。
Calverley又說,由於BNO簽證未能令97年後出生年輕人直接受惠,他們遂向加拿大和澳洲建議,集中幫助未有BNO年輕人,結果兩國分別推出計劃,協助港青在當地工作和申請永居。
隨着越來越多港人移居海外,Calverley呼籲移民港人要融入社會及參政:「你起碼要投票,日後可以去做區議員,好似加拿大有好多香港人做區議員,現在有人做國會議員,為香港族群喺外面為香港發聲,唔可以圍埋喺China Town、Hong Kong Town ,否則你唔會有任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