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話連篇的港台檢討報告 (鍾劍華)

鬼話連篇的港台檢討報告 (鍾劍華)

北京當局及特區政府意圖扼殺公營廣播機構,早已露出馬腳。1990年代初有政府委任的工作小組發表報告,建議把香港電台「公司化」,要點是改組港台成為獨立的法定機構,其聘任的公務員脫離政府編制,又成立董事局獨立管理。當時的建議,參考了各地公營廣播機構的發展潮流,特別是作為公營廣播典範的英國廣播公司。這樣做,可以保留港台的公營身份,讓其得以全面發揮不受政治及經濟利益干預的獨立路線,也可以更公正而全面地在新聞自由、資訊自由、採訪自由、言論自由幾方面,發揮公營廣播機構的獨特角色。

但港台的公司化計劃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討論後被擱置,雖然沒有詳細交代原因,但香港人心裏有數。到1993年,港台與政府簽訂架構協議,清楚列明港台與政府之間關係,後來主動接受廣播事務管理局監管,並公佈《香港電台節目人員工作守則》。這些已經完全足夠在行政上為一個公營廣播組織作出規範,港台也如一般傳媒機構受到相關公營機構監管。

主權移交以來,特區政府以及北京的那些代言人卻不止一次說要「處理港台問題」。如果已經有合理的行政監管,他們說要處理的究竟是甚麼問題?說來說去,不外是港台就如一般秉持新聞自由的媒體一樣會批評政府,另一種說法就是港台拿了政府的錢,卻沒有扮演好官方喉舌的角色。

這兩個角度的批評,不正是90年代初建議港台公司化的時候要保證不會發生的問題嗎?這20多年,香港電台已在某種程度上作出調整,把更多時段邀請官員親臨電台講他們的官話。有一些毫無號召力、無德無才無識,連基本思維及語言邏輯都混亂不堪,只懂不斷重複官大人屁話的政權傳話人,也似乎在刻意為搞平衡而平衡的考慮下,進佔了更多時段。剛發表的那份檢討港台報告書,指港台「過度倚賴」的所謂「第二類服務合約提供者」,已越來越多是這一類水平不堪的建制傳話人!

政權需要喉舌重複謊言

一個政權需要喉舌,原因不外是無法以理服人,只希望掌控宣傳渠道,不斷把謊言重複,從而蒙騙公眾。所謂要「處理港台問題」,其實只是說明了特區政府的無能,也折射了北京當局的對港宣傳,已經對香港人越來越失去號召力。

多年來,港台在國際性的廣播評審中獲獎無數,沒有一個本地的或鄰近地區的廣播機構可以比擬。這樣的成績說明了一切。就算在大陸,資源豐富、又得到政權無限支持的中央台,確實是官方的喉舌了,但在國際性的傳媒評審中,取得過甚麼成績?

過去多年,特區政府及北京當局不斷向港台施壓,港台及其電視部的廣播時段,比主權移交時多出了三倍,但員工編制的增幅連一倍都沒有。建設新廣播大樓的撥款申請,在特區政府及建制派議員扯貓尾的情況下也泡了湯。當那個所謂門常開的政府總部顯得越來越門高狗大的時候,港台就彷彿變成了特區政府的重慶大廈!但港台過去幾年仍然不斷獲獎,仍然得到香港人的廣泛信任,實在無愧於香港。今天特區政府竟然搞出一個這樣言語邏輯胡混、倒果為因、罔顧事實、亂扣帽子的報告來整死港台,首先暴露的正是這個特區政府的淪落。

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