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屢以有助武肺個案追蹤工作為由,呼籲市民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本報接獲投訴,有市民到訪中央圖書館時,選擇留個人資料,卻即場遭職員致電查核電話號碼真偽,斥私隱被侵犯。政黨人士認為此舉違反追蹤疫情傳播鏈原意,更憂慮下月1日政府全面實施進入政府大樓或辦公室時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或登記個人資料,會剝削沒有手提電話人士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
雖然政府多次強調安心出行無洩漏私隱的問題,但市民普遍對林鄭政府信任盡失,不少人士進入食肆或政府場所時,堅拒使用安心出行,選擇登記個人資料。
其中康文署轄下表列處所,包括運動場及圖書館等,均有安排人手核實市民留下的資料。職員收到市民的登記表格後,會即場查閱,並致電「登記電話」核實資料真偽。
市民黃先生向本報投訴,指到中央圖書館時,被查閱及核實個人資料時感到不自在,認為個人私隱被侵犯。「佢睇我張資料,立刻打我手提電話確認號碼係咪正確」,他認為政府職員沒有權力事前查閱市民資料,「邊個授權咁做?又話有事先會查閱?明明有需要衞生署先會用嚟追蹤」。
另一市民亦投訴,因為未能提供有效電話號碼被拒入圖書館,批評當局做法無理。「冇電話係咪唔畀入圖書館?咁有啲老人家係咪又唔入得?」認為當局不應以此禁止市民進出場所。
立法會前議員林卓廷批評,政策原意是在出現疫情時,可以方便當局追蹤,但現時事先查閱資料做法不當。「𠵱家假設全世界都講大話,就事先侵犯私隱,條例有冇講場所人員核實時可查閱資料?咁做係違反用途」。又形容現時做法「嘥氣」。他更擔心政府部門下月1日全面實施進入政府大樓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或登記資料後,會影響沒有手提電話長者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
私隱專員公署就指,《私隱條例》規定資料使用者應採取切實可行的步驟,以確保收集的個人資料準確,同時亦應保障個人資料不受未獲准許或意外的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