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壇話當年:積sir偉豪爆11年前以弱勝強之謎 港足不亞於人

球壇話當年:積sir偉豪爆11年前以弱勝強之謎 港足不亞於人

香港足球代表隊在2009年東亞運足球賽主場爆冷奪金,一年後廣州亞運男子足球賽,港隊分組賽面對阿聯酋及烏茲別克等勁旅,先逼和當屆亞軍阿聯酋,再擊敗中亞傳統勁旅烏茲別克,最後一場大勝孟加拉,以小組次名晉級16強,52年來首次打入亞運足球淘汰賽,惜16強止步。當時港隊教練曾偉忠及隊長陳偉豪,在11年後與球迷重溫這段近代香港足球歷史上像是被遺忘、但實際含金量可能比東亞運金牌還高的重要章節。

記者/攝影:曾雁平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偉豪(紅衫)趁角球混戰,快腳一射為港隊攻破烏茲別克的大門。

港足在2009年東亞運,在金判坤領軍下奪金,創造傳奇一刻;翌年港U23挾東亞運足球金牌之名,轉戰2010廣州亞運。港隊有11個月備戰,其間有常規訓練及定期友賽,賽前拉隊到高雄出戰龍騰盃作終極備戰;最後20名入選球員,有13名是2009年東亞運金牌成員,不過,港隊首席前鋒陳肇麒因傷落選。

■陳偉豪(中)及盧均宜(右)捧起龍騰盃,為之後的亞運壯行色。資料圖片

賽前備戰足赴台捧盃

足總高層當年屬意曾偉忠出任教練,因當年港U23陣內球員,從青年軍便隨港隊教練黎新祥(已故)及曾偉忠學法,積sir很清楚各人踢法及特性:「當年港隊很多青年球員由14、5歲開始入選青年軍,一直看着他們成長,較了解他們。這班球員有個特點,就是平時訓練及比賽都很投入。」當年陣容過半是東亞運的班底,包括陳偉豪、李志豪及盧均宜三名超齡球員,主力為歐陽耀冲、曾錦濤及葉鴻輝等1989及1990年出生的球員。在出征廣州前曾到高雄踢龍騰盃的港U23,更成功奪冠而回,亦提升球員出戰亞運分組賽的信心。

亞運籌委會在廣州亞運賽前約一個月為賽事抽籤,港隊身處的E組有阿聯酋、烏茲別克及孟加拉,曾偉忠憶述當時明知難踢,但非不可能:「球員首先要相信自己,最低限度要爭小組次名。」為此,積sir透過不同渠道收集阿烏兩國的情報,包括向亞洲足協索取阿聯酋在青年級別賽事比賽的片段,以分析踢法。「這隊阿聯酋是獲重點發展培訓的球隊,長時間出國集訓及比賽,球員身體質素很好。至於烏茲別克是傳統亞洲強隊,球員個人能力強、重組織,但踢法不像阿聯酋體力化,相對較易應付。」曾偉忠說。

亞運足球賽一如大型運動會最先開賽,港隊要隔日作賽,首戰挑戰阿聯酋。港隊歷來對西亞球隊基本上輸多贏極少,賽事如預計,港隊大部份時間受壓,半場落後一球,戰至81分鐘靠後備上陣的陳文輝藉反擊扳平。隊長陳偉豪說:「首戰對阿聯酋全場捱打,臨完場前一次反擊,陳文輝後備入替攻入,我們戰畢阿聯酋,肯定他們是超班的;港隊實力與阿聯酋有大段距離,能逼和是因為港隊發揮真的很好,亦因此役打起我們信心。」

■陳偉豪直言面對烏茲別克的最後半小時是人生最漫長的三十分鐘。

■巢鵬飛(左)在對陣阿聯酋時積極搶波,盡顯港隊韌性。資料圖片

死球戰術奏效贏烏國

第二場對烏國,曾偉忠則指賽前有所準備:「烏茲別克以組織為主,港隊相對較易應付,押重注在死球,希望可以有效果,結果靠一個有部署的角球由陳偉豪射入。港隊最終一球擊敗烏茲別克,當時已有四分在手,最後一場對孟加拉,已估計有很大機會創出線歷史。」雖然港隊爆冷歷史性擊敗烏國,但偉豪現在回想對烏茲別克的最後30分鐘是極其漫長:「我們對死球有點把握,但我料不到用腳入球,那當然是郭建邦開得好,對手門將出迎下射個半空門;餘下30分鐘很漫長,每次皮球出界也有看大鐘,但大鐘好像沒動過,是人生最漫長的30分鐘。」港隊分組賽最後一戰以4:1輕取孟加拉,3戰得7分下得失球不及阿聯酋,以小組次名出線,52年來首次躋身亞運足球淘汰賽,與西亞2線隊阿曼爭入8強。

阿曼可能知道港隊不易應付,故在16強時退守後場,令港隊大失預算。曾偉忠說:「阿曼知道我們防守好、反擊快就縮後來踢,這主守踢法令我們無所適從。我們發揮不到最擅長的截擊反擊,而主攻亦非擅長,上半場因死球先失守,有機會又僅中柱,最終下半場多失兩球。」陳偉豪對於16強止步有另一種體會:「對阿曼打得差,失準、臨場發揮不到,尤其在後防,可能因為入了16強,心態不夠分組賽強,加上對手有運,這是出局的原因之一。」

■曾偉忠表示只要有決心,無論有多困難也能踢出好表現。

■歐陽耀冲在面對孟加拉時曾梅開二度。

球員決心成奇蹟關鍵

縱使港足在廣州亞運16強止步,但事後看,首戰能賽和當屆亞運金牌戰僅負日本的阿聯酋,多少證明當年的港隊是貨真價實;正如曾偉忠所說,香港球員只要有決心,配合周詳備戰,就算面對艱難賽程,也可以有好表現:「這支港隊沒太多強悍球員,甚至連球員對港隊出線也有保留,但我覺得有機會,賽前還問球員夠不夠膽創造歷史。雖然友賽試過大敗予港聯,但之後贏了龍騰盃,球員開始覺得有可能。比賽隔天踢,球員一定會累,但盧均宜踢畢兩場後,竟自言不知疲倦為何物,連痛楚都忘掉了,這是因為球員投入;當然,開局很重要,從不信到相信,看着球員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現,這點十分重要。」

問偉豪如何比較東亞運金牌與亞運足球的重要性時,他認為兩個賽事性質不同,難以比較,但就同樣重要:「東亞運,我們沒想過奪金,對手是中日韓,但有主場關係,四強及決賽表現就特別醒神;亞運更神奇,因為對手是全亞洲,賽前已知難應付,但我們沒包袱輸得起,最後創了歷史。論重要性,當然奪金牌的東亞運十分重要,但以比賽性質看,亞運規模更大,在廣州踢獲廣州球迷支持,他們原先支持中國隊,但中國表現不好就改為支持港隊,令我們有主場出賽的感覺,又可以說廣東話,認識很多自己人,很好玩,很親切。打大賽要時間建立,但積sir看着我們長大,很熟悉球員特性,球員間已有默契,用甚麼球員大概知道用甚麼戰術,球員每課就不斷吸收足球知識。」港亞運隊在之後2屆亞運也打入16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