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給本科生教關於遊戲設計的入門課程。三十多位同學中,女孩居多。第一堂課我們介紹彼此,幾乎所有男生都會很自信那樣說:「我是PC玩家」,或「我好鍾意打機」。然後如數家珍講起自己的打機生涯。
不少女孩的第一句則是:「我不是很會打機」、「我不太懂遊戲」、「我算不上一個真正的玩家」。當我追問,每個女孩也可以列出不少打過的遊戲,有幾位涉獵極廣,一聽就是資深玩家。
去到業內論壇,男女對比就更明顯。雖然不少電玩都以女性角色的性格和外表作為賣點,但主創人員中女性的聲音卻很少。有個在台北做遊戲公司市場宣發工作的女生說,每次看到研發部門的產品中,那些性徵被放大到誇張的女角色,就會感到不適。但她提意見又會被男同事鄙視:「女人懂什麼遊戲」。我問遊戲行業中的老兵,為何女性很少有話語權,對方居然說,女人成熟後需要結婚生子做家務,沒那麼多時間打機,熱情和經驗都不及男同事。
其實這幾年,遊戲市場中女性的消費力日漸龐大,甚至成為支柱之一。很多廠商也在轉型,想要攻下這片藍海。但話語層面,遊戲還是男性領域,從做遊戲到打遊戲,都還秉持男人比女人強的觀念。
前日有機會聽到亞馬遜遊戲部門一位亞裔女性高管的分享,她是二十年前從任天堂開始遊戲職業生涯。聊到女性從業者的難處,她說,其實已經被二十年前好過很多。但她說,不管成績如何豐碩,還是常常聽到質疑的聲音,甚至自己也會覺得自己不夠好。由於童年時她的父母也奉行打壓教育成人後她也很難肯定自己。但中年的她已經有一套對付的方法,即是選擇身邊愛護自己的專業人士,聽聽這些人對自己的評價,再看看走過的路,給自己應得的承認。至於那些男人的風涼話,她說,一旦不當真,就不會被傷害了。
逢星期日、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