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代,批評變得零成本,留言嘲弄取笑,要多難聽有多難聽。無他,別人的醜態最能贏hit rate,市井點說,睇人X街最開心;相比起來,努力的故事就沒那麼吸引了。如此生態之中,活於全球目光底下的頂級運動員,又豈能獨善其身。
上周六之NBA常規賽中,效力木狼的應屆新秀狀元安東尼艾華士(Anthony Edwards)一記誇張的飛身入樽把速龍日籍球員渡邊雄太撞飛。艾華士力的表現非常精采沒錯,絕對值得一看再看;望望留言欄上,讚賞少,訕笑多,笑的,是奮身阻擋的渡邊雄太。外國網民快手,立即把之製成meme,渡邊雄太被撞離地球,飛出太空。
在場上拼鬥,不跳起攔截,難道讓開給對手輕鬆取分嗎?
常言道:有信心不一定贏,但沒信心就一定會輸;同理,跳起不一定成功封阻,但不跳起,便一定阻檔不了。箇中道理甚明,也不詳述。用盡全力防守可笑?為了不被「海報化」(Posterize)而任由對方上籃才更可笑吧?
由於努力不一定成功,所以嘲笑努力,是件「命中率」相當高的事情。地球上就只有那麼幾百人能打NBA,若我批說一個為了打進NBA而非常努力的人「他肯定打不了NBA」,那我「猜中」的機會其實比估錯大上許多許多;到最後他失敗了,我便可以名正言順拿個「識波牌」,「我都話咗佢唔得㗎啦!」卻從沒欣賞過別人的努力。看看未有班落前的安東尼(Carmelo Anthony),看看今季的韋斯卜克(Russell Westbrook),一時逆境,遭無限放大。
香港傳理教育先驅、已故的余也魯教授之名言:「對一切從事傳播工作的人來說,你用甚麼方法來爭取成功,比你的成功更重要。」不止傳播,這擲地有聲的一句,其實適用於很多人和事。用盡全力,堂堂正正的接受挑戰;成功當然好,即使最後未竟全功,你還是可以抬起頭步離球場。因為你知道,你曾毫無保留的盡了力,無悔。試試欣賞努力,世界會比較大。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