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次在國際場合發表演說,宣佈美國從前任總統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回來,與歐洲盟友重拾關係。他力陳世界正處於民主與專制之爭的轉折點,歐美必須同步發揮集體力量,應付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和長期戰略競爭。
拜登前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視像演說中表示:「我向全世界發出明確訊息: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他全篇演說都沒提特朗普,但明顯針對性地說歐美夥伴關係是基於共同民主價值,而不是利益交換,他深知歐美關係過去幾年受到考驗,但「美國決意跟歐洲重新交往,諮詢你們,贏回我們受信賴的領導地位」。
拜登指從第四次工業革命到疫症全球大流行,世界正辯論專制還是民主應對得最好,而在歐美和世界多個地方,民主進程都受到攻擊,「歷史學家將會研究和書寫這時刻,這是轉折點。我全心全意相信,民主將會和必須勝出」。
拜登說他不想回到「冷戰的僵化陣營」,因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問題需要全球合作,但他直言美國與盟友必須堅定應對中俄威脅,指「我們必須一起準備跟中國長期戰略競爭」,美國與歐洲和印太區盟友「必須反擊中國政府的經濟虐待與脅迫行為,這些行為削弱國際經濟體系基礎」,中國企業與歐美公司應遵循相同標準。
除了經濟和國家安全挑戰,網絡空間、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競爭領域都日益重要,他表示必須在這些領域訂立規範和捍衞民主價值,以提升人類生活,並「擊退壟斷與使鎮壓正常化的人」。
對於俄羅斯,拜登指「克里姆林宮攻擊我們的民主並將貪腐武器化,試圖損害我們的管治系統」,總統普京「試圖削弱歐洲大計和北約同盟」,歐美要團結以免被克宮逐個擊破。白宮表示拜登已叫停特朗普去年邀俄羅斯加入七國集團(G7)、重建G8的計劃。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會議的發言,呼應拜登對華的警誡,指「中國崛起是跨大西洋共同體的決定性課題,對我們的安全、繁榮和生活方式有潛在後果」,「北約需要深化與澳洲和日本等密切夥伴的關係,並在世界各地建立新關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批評中國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初期欠缺透明度,亦拒絕提供病毒來源的資訊,又譴責中國封殺BBC世界新聞台,指中國在資訊流通方面是「世界上最封閉的國家之一」。
美國負責歐洲防務和北約政策的前副助理防長瑞安(Michael Ryan)表示,拜登的演說為新政府的對歐政策定調,「在拜登所指的轉折點是非常重要的演說」,因只有歐美合作才能應付當下重大挑戰。他又指拜登應趁美歐關係蜜月期,促使盟友投入一些議題,如共同安全議程。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霍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