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商經局專責小組前日發表針對香港電台的檢討報告,方方面面批鬥港台,並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包括聘請外部評審員推行編輯檢討機制,以外力干預港台。商經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昨為建議護航,聲稱「唔係話日日都有外人坐喺總編輯隔籬,幫佢做決定」,聲稱制度不會介入港台運作。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質疑,評審員將成為「新太上皇」,以行政手段進行政治審查。
前日發表的檢討報告針對港台六大工作範疇,包括編輯管理、投訴制度等,當中建議通過聘用外間獨立評審員,以定期評估港台的節目標準及質素。報告又以節目主任職系按職責分流、導致不同工種的表現評核標準出現差異為由,建議針對上述職系設立評核委員會,引進以才能為本的評核制度。
商經局常秘梁卓文昨出席港台節目時為評審制度護航,聲稱其他國家的公共廣播機構亦設立類似制度。他以擁有民主普選的澳洲為例,指當地商界認為澳洲廣播公司的相關報道過於負面,但外部評審證明其報道公正持平,「唔係話日日都有外人坐喺總編輯隔籬,幫佢做決定」,審核機制只會作質素保證,不會介入港台運作。
記協主席楊健興批評,現時港台已設有顧委會及節目顧問團向管理層提供意見,無必要再聘外部評審員,質疑政府將節目製作政治化。從事傳媒行業多年的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亦擔心,評審制度將成為另一個「太上皇」,以行政手段變相進行政治審查,「政府揀咩人做評審,你有份參與咩?佢鍾意叫邊個就邊個,仲點信唔會影響港台自主」。
商經局長邱騰華則指,港台擁編輯自主不代表不可以接受批評,亦須受《香港電台約章》等規則約束。對於港台工會質疑上報機制影響工作效率,他重申以政治界定編輯過程應否上報是錯誤,亦無要求港台須「層層上報」。《節目製作人員守則》早已列明上報制度,又強調效率與公信力須作平衡,「如果做唔好呢方面嘅工作,帶嚟嘅後果遠比於貪一時之快同效率所影響」。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趙善恩反駁,港台的編採制度下,編輯與記者一直有緊密溝通,「相信各大傳媒都係咁做」。工會認同節目須力求精確,但報告否定口頭上報的既有做法或捉錯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