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利益歸於弱者 - 區家麟

疑點利益歸於弱者 - 區家麟

這是記者採訪的千古難題 ── 弱勢者、邊緣人有冤情申訴,記者本着「讓無聲者發聲」之天職,多會聆聽、着墨;但是,無論達官貴人或草根庶民很多時自說自話,難以核實真偽,又應如何報道?

例如性侵犯、性騷擾、監獄中虐打,通常在暗角發生,甚少有錄影錄音證據,受害者所言,一般難以充分核實;但若要找到確鑿證據才報道,很多人間慘劇將不見天日。當中爭議,BBC報道新疆「再教育營」的強姦傳聞引發軒然大波,正是好例子。

BBC的新疆報道中,主要被訪者有名有姓,真人出鏡講述遭性侵的經過。信者恆信,會認為受害者蒙此羞辱,公諸於世後,難以在伊斯蘭文化的社群中立足,仍然勇敢發聲,必然苦大仇深;不信者則永遠不信,例如中國官方反駁,新聞主角乃為了獲得難民身分,編造故事。

面對封閉的政府,記者試圖在有限資料中核實,最正路方式,乃查探不同消息互相印證,務求確認不是一面之辭。BBC記者找了最少三人佐證,其中一個願意露面的被囚女士,講述她在營內被指派的工作,是要脫下女學員上身衣服再上手鐐,然後男人就進入房間;記者又用衛星圖片與出入境紀錄時間,印證細節脗合。質疑者認為這些都不是確鑿證據,甚至是抹黑陰謀的一部分。

抱懷疑心是好的,但切莫雙重標準。同樣質疑,適用於中國官方的說辭,傳媒盡皆黨國喉舌,無力取信於人;官媒把「教培中心」拍攝得如天堂樂土,也屬一面之辭;若果光明正大,為何阻止記者自由採訪?又為何封網禁言?要「教育」少數民族「去極端化」,為何不是自願、又為何把人關在守衛森嚴的營房?

力量強大的政府,有澄清的責任,方式不是開一個記者會,用戰狼式的狠毒語言斥責誣衊;若然道理在自己一方,大可開誠布公,讓人做獨立調查,或邀請外國記者自由採訪,陰險下流的美帝也容許強國記者在國土內隨便走動,既有制度自信,何須懼怕。

一方,是國勢超凡、權力集中、壟斷傳媒、掌控科技、毫無制衡的強大勢力;另一方,是遭擠壓的少數、宗教文化皆處於邊緣、兼被噤聲的蟻民。強弱懸殊之下,縱使雙方都有可能因為自身利益而編造謊言,傳媒正道,只能疑點利益歸於弱者,盡可能核實後,讓無聲者發聲,而不會呆等所謂「官方真相」。

世上的事實真相,往往存在於某處難以觸碰的角落,記者職責,正是把蛛絲馬跡放在陽光下,期望靠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