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數遊戲 - 邵頌雄

術數遊戲 - 邵頌雄

印度神童「預言」的二月十日全世界經濟大崩潰,當然沒有出現。我認識的那位世外高人常說:「傻瓜偶中」,神棍漁翁撒網式的預言十事,偶有擦邊說中其一,即大鑼大鼓自詡感應通天,具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當傳媒也加一把勁配合宣傳時,世人便只記得不知甚麼神靈托世的神童如何「神預測」全球疫情爆發,連變種病毒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可已少人留意他原來的預測,是美國與伊朗、印度與巴基斯坦之衝突,99%會演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由是引發全球災難。結果,人類「僥倖」在那1%的夾縫避過了中東引起的世界大戰,而所謂的「災難」,則被有心人解讀為「病毒」。神童也來一招順水推舟,忽然口風一轉,咬準「病毒」來發揮,說疫情要待五月底才完結(是去年的五月底)。其餘偉論,還包括石油和原油價格飆升、去年三月底全球遭遇廣島原子彈級數的災害等等,當然還有覷準兩星期前的經濟崩潰。

每年大言不慚、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神棍,多不勝數。預測從來不準也不打緊,只要有一年時來運到,攀車邊扑中一件大事,便是神算。不知這位印度小孩,是否小小年紀已通曉神棍遊戲的玩法,抑或背後有製作團隊精心經營。他的預言,除虛晃幾句「災難影響航空業與經濟」外,其他都不兌現,卻依然有不少人對他奉若神明。預言之後,加上一些善待動物、尊重自然、信仰神明之類的解救方法,便輕易把焦點從令人恐慌的預測轉移為信仰。

這種伎倆,各路大師都深諳此道。每逢農曆新年前,便見到他們各顯神通,把十二生肖來年「很可能」遇到的財運、事業運、姻緣運等逐一交代,對那些犯太歲、刑太歲甚麼的,則提供「化解」方法,然後就是家具風水佈置,如說今年文昌位在東方,家中有小孩的適宜放四支文昌竹之類,都是厚着面皮說的空廢之語,不問學理、不怕失準,但只要有1%觀眾自動送上門,已不愁欠缺甕中之鱉。──當然,若以為只有1%上釣的水魚,已是大大高估民智了。

近日瞥見YouTube彈出《香港8X》的處境劇系列,忍不住看了幾集(包括周星馳和張國榮客串兩個小故事),久違的「銀禧小食店」及一眾角色,勾起了不少回憶。劇中飾演「覺悟因」的李我,演出入木三分,很能反映那個年代算命師傅的社會形象,就跟秘書蘇小姐、小食店老闆懋叔、經紀陳積等一樣,只是升斗市民,小小一個辦公室,生意時好時壞,早上到小食店,一面呷「飛砂走奶」、一面吹水,滿口處世警言之餘,亦不時自嘲,也經常被街坊取笑他睇漏眼。街坊對覺悟因尊重愛護,雖間中亦請他贈兩句,但從不會視他為「大師」,而他也不會以「承傳中華絕學」自居。套用術數用語,交了「七運」(1984-2003)之後,算命佬與風水佬才開始活躍螢光幕前,每年教授哪個方位放六個銅錢、哪個方位插桃花,晉身為影響民智高低的公眾人物。

這類術數通識,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視為「盲信」。認識的朋友之中,不論是大學教授、銀行高層、醫護人員抑或傳媒前輩,都不乏選擇關閉腦袋、寧可信其有的心態,每年依樣葫蘆地擺風水陣,或請教師傅推算流年。到年尾時,不管那一年境遇如何,還是同樣的動作重複一遍,寄望來年更好。算命大師彷彿取代了往昔信眾到廟宇作福參拜的神祇。

流年算得準不準,已經不太重要,因愚昧會令人不自覺地主觀代入,將原來含糊其詞的批斷,按照已發生的事情重新解釋得頭頭是道,一如網民及個別傳媒把印度神童預測斷章取義地解作「疫情」。神算故事,就這樣的衍生出來。大師算不準的,沒人會記得;然得偶中時,則有被算者周圍現身說法,把故事加鹽加醋,說得神奇不已。說到底,其實不少人都不自覺地,渴望成為一個故事中的主角。

前陣子跟中文大學前輩閒聊時,談到勞思光教授的軼事。勞思光雖為哲學教授,但他對術數興趣極深,不時為身邊朋友學生算紫微、看手相,那位中大前輩便曾讓他算過。我有興趣的,反而是他批盤的斷語,如何反映他對「命運」的理解。我相信研究勞教授哲學思想的著作雖多,深入他對術數取態、批盤手法的論文則無。曾就此事,詢問勞教授的女兒,惜所得回信指未有整理過這類批命資料。後來讀到勞思光的〈關於術數的反省〉,開宗明義說術數「是一種遊戲,一種藝術性的活動,也是一種神秘經驗的反映」,而且他年輕時「對命理占卜算是了解不少」,但覺得「愈是了解術數,自己就愈應該明白不能勸別人相信術數, 因為術數並不是確定的知識」。寥寥數語,已足見他深得箇中三昧,較諸那些算命算到拍檯拍凳的、危言聳聽的大師,又或硬要把術數比附科學、視術數為前賢總攝數學統計學心理學哲學於大成的學人,高出不知凡幾。

術數是遊戲、是藝術,而且是很好玩的遊戲、層次很高的藝術。能像勞教授如此觀待術數的,不要說1%,簡直是萬中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