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疫苗好打得 - 林夕

科興疫苗好打得 - 林夕

政府疫苗專家委員會召集人站出來,搖桿硬起來,力撐科興疫苗,建議食衞局緊急採用,姿態之強勢、理據之虛弱,完全不像一名醫生。

香港醫生說話最保守安全,脊椎長期病患者問接受手術,有幾成幫助,一般不會報數字,最多只會講過去失敗率,副作用,這是防守自衛法,怕事後遭病人投訴,要被責任上身。

捍衛科興疫苗可打、該打、好打得,既然有人擔心好化學,就用科學說話吧。本來港府自訂的標準,說好需要有第三期測試數據公布,並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港府御用專家委員一致先打為快。為什麼?出了什麼事?沒事,召集人劉教授說科興私下提供給他們的數據,他們委員會審視人數,比聯合國批准緊急使用的專家更多更快,刊登在醫學期刊後的信用認證,也不及他們這個專家組。

以審視人數取勝,這是算術,不夠科學,如果是這樣,一大早就不必等國際認證,這委員會可直接取代期刊報告,聯合國也廢掉好過,反正都夠廢了。當初市長向市民推銷,又何必打這國際牌。

最嚇人的有效率五十五十,召集人不說還好,再次解畫,兩組人打疫苗,一組人打安慰劑(大概指疫苗笑話說的生理鹽水吧),最後兩組人有三人受感染,當中二人打了生理鹽水,一人為疫苗,就等於三分之二的人受保護 ,所以,疫苗保護率依然是50.66%,但七百萬人都打科興,不表示只有三百五十萬人受保護。

懂算數又看得明白的請舉手,聽不懂的專家學者語言當然不等於謊言,只是解畫如此,猶如抽象畫,看不懂的應自責不夠素養。

這算術也可以由一開始,一個人接種之後,有一半機會免疫,像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然後周遊各區,不幸守龍門的人就在一半時間睡着時被射爆,受感染,其間又傳染給五五波中另一半的人,不談保護率,這傳播率該怎麼算。有兩種頭盔,一個五十分剛剛及格,一個九十多分,不必計數,為什麼急着要用有一半機會飆車時帥到會頭破血流那一種?

即使是這樣,仍然堅持委員會並沒降低評核標準,效益比風險高,像賣藥多過像藥劑師醫師,全部委員忽然變身鍾南山。合理答案只有一個,政治。另一位委員許樹昌被問到會不會打,許醫生說這是私人問題,附加一句:別把疫苗政治化。為什麼就不可以說我先打。如果不敢打就政治化,且犯了抹黑政權罪,那一定要打,也一樣為了政治原因吧。陳肇始剛同意,疫苗已超前抵達,真係好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