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第四波疫情爆發3個月,直到昨日防疫措施才開始鬆綁,但政府早已打開口牌,預告要重開來往內地的關口。建制派眼中,通關彷彿變成抗疫目的,「成功爭取通關」橫額已準備就緒;抗疫的手段,如限聚令、安心出行App,則被政府用作打壓集會自由及監控的工具。為催谷安心出行下載,高官像𠱁細路般重複說「App記錄的行蹤只儲存大家手機內」,但此App的資料收集聲明中,寫明有需要時會把資料提供予其他獲授權人士,顯示政府隨時可透過程式取得市民行蹤資料。抗疫的基礎是信任,失信於民的政府,如何令市民安心?
推行一個計劃,要達到一些目的,需要使用一些手段/方法。抗疫的目的是令市民受感染的機會降至最低,以保障全部市民的健康及生命,而政府制訂連串防疫措施,就應該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過,建制派及親中人士近數月一直強調要確診數字「清零」,為的就是通關,因為內地保障自身安全,要求香港要完全控制到疫情,才會全面開通關口。
這證明封關阻截鄰近疫情嚴重地區人士入境,是正常不過之舉,但回想去年1月尾,內地疫情不斷爆發時,港府拒絕封內地關,更引述世衞稱阻止內地人來港是助長歧視,貿然截斷與香港的往來是不切實際。姑且學一學689的口吻,現在深圳封香港關,就不是歧視同胞嗎?林鄭啞了?
抗疫要達到目的當然需要一些措施,可能會限制一些自由,例如強制戴口罩,但理論上只要合理,並解釋清楚,用科學說明之,市民也會接受。然而,室內用膳可4人同枱,但戶外戴着口罩也只准2人聚集,完全違反常理,更甚者是撐警人士多人示威竟可以凌駕法例,不被票控。政府以政治目的去操作抗疫措施,企圖藉此打壓示威,顯而易見。
至於安心出行App,理論上記錄行蹤的確有助追查傳播鏈,但前提是政府要獲得市民信任,而且要開誠布公。當局經常指「應用程式不會讀取手機上與運作無關的資料」,但根據Google Play Store資料,此App能讀取用家手機的相片及影片、擁有全面網絡存取權、擷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接收互聯網資料等。
此外,官員強調程式沒有追蹤功能,出行記錄只會存放於用戶自己的手機,不會備存在任何政府或其他系統內。但在安心出行網頁的最下方「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中,資料轉介一欄清楚寫着:「在有需要時,在有關條例及/或其附屬法例下⋯⋯資科辦可能會把你提供的資料提供予其他獲授權部門/組織/人士,包括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和接觸追蹤工作的執法人員。」
很明顯,政府沒有清楚交代安心出行App的所有功能及使用者可能面對的後果。事實上,新加坡政府早前亦推出類似香港的安心出行App,稱只供市民記錄行蹤,但當局後來承認,警方在取得授權後,能夠以調查刑事案件為由取用相關資料。當然,香港政府不會鼓勵大家詳細了解這些資訊,一心只想將安裝人數催谷至100萬甚至300萬,然後下一步很可能是強制所有營業場所、辦公室以至公眾地方安裝,否則不准對外開放。
抗疫要成功,信任是基礎。市民對政府有足夠信任,繼而配合措施;政府信任人民,在有效防疫之餘,盡量採用減少限制自由人權的措施,這才是真正同心抗疫。在香港,2019年6月前,可能還有機會半推半就下,市民為自身健康及經濟效益等,願意盡量配合政府一些限制措施。今時今日,在國安法陰霾下的不正常社會,難矣!
安心出行App的宣傳口號是「抗疫人人有份,掃一掃安心出行」,當政府將抗疫手段與目的混淆不清,背後以政治動機操作,「同心抗疫」只是騙人的口號,安心出行只會變成擔心出事。想記錄行蹤,填表就可以了。
無道
自由撰稿人